唐代诗人的子女情缘

作者:小刀崔

【适用话题】亲情 牵挂 妙笔 舐犊情深

唐诗中留下许多有趣、有味的亲子诗,诗人那一支支妙笔生花的笔,描写起小儿女来,也是如此的动人。

开元年间,李白全家迁至东鲁,即今天的山东。之后,李白四海游历,曾三年未返,每逢友人途经东鲁,他总写诗寄思。《寄东鲁二稚子》便是其中一首:“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封思念殷切的家书。李白终年在外,登名山,游沧海,开讲坛,醉歌筵。鲜衣怒马,光彩至极;笙歌曼舞,潇洒至极。

李白的羁旅和乡愁须臾不离,这乡愁是什么?这封家书泄露天机,原来诗仙心目中的家和我们一样,这个家,有两三亩撒满种子的良田,有庭院中绽开的芬芳花朵,有天真烂漫玩耍正酣的孩子,最好是一男一女,厨房里还有一位忙碌着的妻子。

中唐诗人卢仝(tóng)隐居河南少室山,终身未仕,其诗为韩愈所赏。卢仝晚来得子,添丁自是大喜,但也有诸多哭笑不得的琐事:“数日不食强强行,何忍索我抱看满树花。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卢仝写的这些带娃趣事与苦恼,天下的父母看了都会苦笑吧。

有了儿女,就有了牵绊痴嗔。白居易的带娃观就是如此:“亦如恩爱缘,乃是忧恼资。”孩子是当父母此生的欢喜,但也是放在心头一辈子的牵挂。白居易有两个女儿,一个叫阿崔,一个叫金銮子。阿崔玲珑可爱,“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玉芽开手爪,酥颗点肌肤”。从这两句诗中,仿佛看到大诗人的爱女,一位粉嘟嘟娇憨憨的女婴。不幸的是,次女金銮子因病早夭,老爸白居易痛苦地写道:“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

白发翁送小稚女,人何以堪?孩子病疴,父母沉郁中肠,只有体会出这种担忧,才能感悟出孝的真意。

中唐诗人韦应物在长女出嫁那天哭了,“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韦应物的妻子因病谢世,留下两个女儿,长女当母,抚育小妹。而今,长女远嫁,这个没有女主人的家庭顿失半边天。一个父亲,在女儿嫁人时,脸面总是豁达平静,但内心却是五味俱全无法言说。当父亲送别迎娶的队伍后,本想求得片刻的安宁,孰料又看到乖巧的幼女,這时的韦应物终究忍不住放声一恸。

做父母的,心其实最低,他们只盼望孩子能够一生平安。

(王世全摘自《中华家教》2019年第4期)

【素材分析】父母和子女的缘分应是世上最无法代替的情缘之一。从唐代诗人的诗作里,足以读出对子女的殷切挂念,照顾稚子的欢喜与苦恼,次女夭折后的肝肠寸断和长女远嫁之后的放声恸哭。原来,哪怕名满天下、超凡脱俗的大诗人,依然无法将这段情缘割舍,相反,他们借助如花妙笔,流传下许多情感真挚的亲子诗,读之令人泪目。

(特约教师 张衍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