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点半后的盒马”引热议:丢弃临期食品,是浪费还是负责

作者:未知

作文君:2019年9月1日,微博上名为“小椅子Zoe”的博主表示,她发现21:30之后,盒马鲜生不少新鲜饭菜、海鲜、甜品、饮料、点心被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而顾客提出拿走或者购买都不可以,让人感到很浪费。“看着身边一箱箱食物被拉走,在持续震撼中吃完了饭。”微博发布后引起了网友们热烈讨论,有人为食物被下架丢弃感到可惜和不忍,觉得“浪费资源”。也有不少微博大V对此进行了转发并表示销毁是必要的负责任的做法。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供过于求的问题呢?

观点聚焦·八面来风

@小椅子Zoe:晚上9:30之前的盒马鲜生,和之后的盒马鲜生,是两个世界。我妈,这名勤劳朴素实惠的上海老阿姨,今晚受到了近年来最大的心灵震撼!因为我带她去盒马吃饭,去得比较晚,正好看到大规模丢弃食物的场面……餐盒精美的新鲜饭菜、海鲜、甜品、饮料、点心,一批批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我们一边买,他们一边扔剩余的。我妈傻眼:“哎,这鲜肉月饼还是热的!”她替这些食物控诉。员工回答,必须扔掉。我问员工,这些我们可以拿吗?回答不可以。我问,那我们可以买吗?回答不可以。

浪费食物太可惜——@迪拜閑人很忙:在深圳麦当劳打包,发现少了一对鸡翅,回去告诉服务员帮我补上,她在查看打包袋时看到包汉堡的纸松开了,居然直接拿起扔掉,又给了我一个新的。要知道那可是一份完整的新鲜的食物啊,我每次看到大家都这样浪费资源,就觉得地球总有一天会完蛋。

行业普遍情形——@Irradiativecc:其实别的食品连锁也是这样的,麦当劳、肯德基、7—11、全家……当天没有卖完的食品全都是销毁的。

解决方案——@笑浩至冷:问题的关键难道不是库存管理吗?保持供销平衡就没有浪费,虽然不可能100%平衡,但控制在一定幅度完全可以做到。生鲜店或者蛋糕店就没有哪家不“浪费”的,都是到期要销毁的,量多量少而已。我们小区好几个生鲜超市,都是不卖隔夜菜,一开始也浪费很多,运营半个月左右就完全摸清了市场需求,现在基本上能做到每天都卖完又不缺货。

放眼全球——@柱子_salmon:给在欧洲的小伙伴们安利一款很有爱的App吧,too good to go,可以以极其优惠的价格预订周围的酒店、餐厅、超市、面包房等场所的当日剩余食物,防止它们被丢弃浪费,由于每天剩余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无法预测当天会拿到什么,不过去到店里一般都可以让你挑的,买过几次感觉体验都不错,并且很省钱。

销毁合理合法——@注册营养师沈夏冰:我觉得没什么不妥,商家销毁“度过保质期,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食物是非常正确的,也是规避违法风险的重要途径。从“预防食品安全”的法律层面来说,盒马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只不过在“救济穷人”或者“减少食物浪费”层面,盒马的做法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销毁是成本最低的处理办法——@战争史研究WHS:很多临期食品比如肉类海鲜水果,送到福利院的话,运输和保存都需要冷链。中间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惹来大麻烦。指责“为什么宁可丢掉也不捐给穷人”的那些善良人,不如自己掏钱买些不过期的食品,然后租辆冷柜车给穷人送去。还得给对方买台冰柜,电费也要出……

过期不等于变质——@等风来:如果是过期的,就没人有异议了,扔的都是当天新鲜的蔬菜水果,包括肉类。其实只是当天卖不掉的。为什么不打折?原因简单,有打折的卖,很多人会等到打折的时候再去买,那注定会减少正价商品的销售。所以反正正价高,丢了也不亏。

消费者对浪费很敏感——@魔王大人:我们国家几千年勤劳节俭的传统是刻在基因里的,平时成千上万的东西买回来也可能不用,也没啥感觉。但看到自来水忘记关浪费水,空调电灯忘记关浪费电,就感觉很心疼,纸巾用不了太多会撕一半用,看到好好的食物吃不下丢了也感觉很内疚……虽然明白完全没多少钱,但总是本能地觉得不能这样。

链接·快时尚品牌用大数据清库存

对于快时尚品牌来说,商品库存的积压容易导致企业生产计划执行困难,资金流速下降和减缓,造成企业潜在亏损。

H&M通过分析全球各个线下零售店到店人群比例、停留时间、退货情况,以及会员卡的数据,来决定每个季度上架哪些单品。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店铺H&M进行了测试,发现到店多为女性消费者、女性时尚单品售卖最佳,就简化商品类别,增加厨具产品,带动了该门店营业额的增长。

ZARA的门店内各个角落都装有摄像头,店员会收集消费者对商品的意见,然后反馈给门店经理。门店经理将信息传递给总部,达到资讯系统与决策流程紧密结合,大幅度地降低了ZARA的存货率。

优衣库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它在全渠道上运用大数据,打通线上线下。基于线上销售交易,分析哪些地区的人在买、单笔消费多少、消费频率等,利用这些数据精准的定位,来决定将门店开到哪些区域。

新视野·新零售

“盒马鲜生”“小米之家”“网易严选”等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的新销售模式,马云在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为其定义为“新零售”:“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

自此,零售业风向一转,新零售捷足先登开启新的一页。

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巴巴的“心头宝”,一度被称为是新零售的标杆,从其公开披露的情况看,盒马经营一年半以上的成熟门店的单店日销额超80万元,折合每平方米坪效(指每坪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是目前十分流行的衡量商场经营效益的指标)超5万元。而传统超市坪效一般在每平方米1万元上下,单从这点来看,新零售的尝试取得了质的飞跃。

但是盒马鲜生目前公布的仅仅是几家头部的成熟门店的数据,上百家门店的整体坪效仍然无法得知。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则表示,新零售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存在,那是没有持续力的。零售业发展越来越需要有更多的投入。

有人认为,盒马、苏宁、罗森都没吃透7-11的核心竞争力。便利店是“弯腰捡钢镚儿”(费力又毛利低)的生意,7-11在中国的日子过得相对“潇洒”。在北京市场,7-11的单店营收平均在24000元/天。7-11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表示,最主要的还是在于7-11发展的核心——特许加盟模式与商品研发能力。“在中国我总被问到门店数量有多少,但很少有人问我单店营收的情况如何,中国零售的发展速度很快,不管是新物种还是外卖平台,但我一直想问他们究竟能不能盈利。”

媒体快评

扔掉临期食品,盒马的品控不能建立在“浪费”上

□木 子

盒马在保证“日日鲜”的品质之时,客观上确有“浪费”之嫌。在普通人的认知中,现做的面包、蛋糕等食物,完全可以“吃上两三天”。而且,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上也提倡“光盘行动”,本意都是在提倡节约、杜绝浪费。这与商家为了维持高品质的“日日鲜”,直接销毁临期食品的理念肯定是“相背而行”的。而且在情感上,叫消费者眼睁睁地看着商家销毁食物,也很难让人接受。

退一步说,即使要维持“日日鲜”的高品质,也应该建立在“精準控量”的创新手段上,而不应该建立在大量浪费的基础上。从盒马自己的回应来看,其在订单量、库存量的精准控制方面依然有所欠缺。再说,门店每天丢弃过多的临期食品,造成的价格损失一样会摊到消费者头上。因此,与其作秀般扔掉大量临期食品,不如利用大数据,在精准控制订货量与购买量上多动动脑筋。

当然,再精准的控制也很难做到“正好卖完”,因此,将多余食品捐赠给食物银行、爱心冰箱,让有需要的人免费领取,或许也是一条出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不失为一项颇有意义的公益行为。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到一个像“蚂蚁森林”一样成功的公益品牌。

最后,再提供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以后就算要销毁过期食品,也不要在消费者面前。有时候,“大张旗鼓”还心安理得,也是一种罪。

(摘自东方网)

【适用话题】浪费;解决问题;公益;食品安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