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下士的价格,尤其贵

闫晗

【适用话题】礼贤下士 以史为镜 施恩与报恩 无功不受禄

《史记》里的刺客大都对刺杀不在行,却个性突出,擅长行为艺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豫让是个金句王,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到“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句句自带流量,流传至今。

更著名的刺客荆轲脾气不太好,无论是谈论剑术时,人家瞪了他一眼,还是争执博局的路数被对方呵斥,他都选择立即走人,一肚子怀才不遇。直到碰上燕国太子丹,他才被当成座上宾,得到他想要的“尊重”——被天天拜望,享用贵重的饮食,拥有奇珍异宝,满足一切奇葩的欲望。只是這厚爱特别贵,他明知必死无疑,还被催着快点儿动身。

“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是礼贤下士的典范,为了礼交看守城门的隐士侯嬴,带着随从去接侯嬴,并亲自为他驾车。半路上侯嬴瞎折腾,要求去拜访在街市做屠夫的朋友,信陵君也和颜悦色地拿着缰绳在一旁等待,给足了侯嬴面子,连随从都看不下去了,暗骂侯嬴太能作。侯嬴后来给信陵君解释说,我表现得这么“作”,就是为了成全您礼贤下士的好名声,我宁肯被当成小人来衬托您。信陵君秒懂,表示谢谢导演。当然,侯嬴后来也有别的谋略,并且把命搭上了,要不然也不值得被司马迁记载。

“英雄”“义士”常常吃软不吃硬,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天庭要他投降服软不可能,但封他个“弼马温”这样的小官,他就高高兴兴地去上任了。同样,《水浒传》里,武松因为打死了老虎,得到阳谷县县令的欣赏,被任命为都头,他感激不尽:“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武松看起来是个硬汉,但一遇到有权有势者的欣赏,就把自己放得很低,无论是押送赃款还是做流氓打手,都高度配合。

比如,他被发配到孟州牢城安平寨,受到施恩的款待,吃了人家的酒肉就心里不安,想尽快显出自己“有用”,结果前去醉打蒋门神,搞得像一场行为艺术。后来更高级别的官员张都监要收他做亲信,夸他“英雄无敌”,武松立刻跪下道谢:“小人是个牢城营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随鞭执镫,伏侍恩相。”这话并不是客气,是发自肺腑,后来张都监让人诈喊“有贼”时,武松立即起身前去救护。武松的忠心来得很简单,几顿酒肉和几句抬举夸奖,他就甘愿为对方卖命。

纵观历史,对于“知遇之恩”的潜在危险,反倒是有些女性看得更通透。《聊斋志异》中,武承休要送给田七郎银子,想结交他,七郎的母亲立即敏锐地意识到:无故得到别人厚赠,不吉利,恐怕是要让你以死相报。真是神一样的预言,充满人生智慧。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过一句话,“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礼贤下士的价格尤其贵。富人通常可以用钱来施以恩惠,有的穷人却只有拿自己的力气、智慧乃至生命来报答。

(许亚军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20年第9期)

【素材分析】施恩与报恩本是人伦传统中的美德,但在燕太子丹与荆轲、阳谷县县令与武松之间,却变成了恩与报的交易:施恩者不过是为了获得受恩者的回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期盼无意识施恩行为,将施恩当作自觉的非功利行为,见难相帮,见义勇为,不求回报,不图名利。而作为受恩者,除了应铭记和报答别人的恩惠,更要让自己转换为施恩者,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速用名言】

1.只有那些不是靠金钱买来的恩惠,才值得感谢。——古罗马诗人 奥维德

2.接受恩惠等于出卖自由。——古罗马哲学家西拉斯

(特约教师 李晨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