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不需要担心“粮食危机”

作文君:2020年3月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埃及、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和塞尔维亚等国先后限制粮食出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也发出预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与此同时,草地贪夜蛾在云南边境伺机而动,很可能威胁我国粮食生产。面对种种迹象,有人开始担忧:“我们需要屯粮吗?”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会不会受到波及?14亿人的口粮够吃吗?有关我国的粮食安全,相信看了下面的文章,你会找到答案。

焦点文章

14亿中国人,靠什么养活自己

□山 野

中国人吃的几乎每一粒饭,都是自己种出来的

养活14亿人口,究竟有多难?

据统计:中国人口占世界1/5,耕地面积却不到世界的1/10。每天,中国人消耗177万吨粮食。如果用中型货车运输,首尾相连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人数多、食物消耗快、耕地面积有限……如果粮食不够吃,中国就要从其他国家进口。

1994年,时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发表了一篇题目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直接表达了对中国粮食供给问题的担忧。他认为,未来全球的粮食生产都难以满足中国巨大的粮食需求,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争议。

面对这样的质疑,30年来,我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人不需要靠任何国家来养活,我们靠的是自己。

首先,我们有“四大粮仓”坐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平原。因为它们的存在,中国水稻总产第一,单产世界领先,自给率接近100%。这意味着,中国人吃的几乎每一粒饭,都是自己种出来的。不仅如此,我国的小麦和玉米自给率,均保持在98%以上。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口粮就算不依靠进口,也能自给自足。

粮食危机一旦爆发,最害怕的应该是“粮食自给率偏低”的国家。很多国家因为一味地发展经济,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不得不感慨中国人的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势头如何强劲,我们始终坚持粮食安全战略,守护着最基本原则——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所以每当危急时刻,中国的粮仓都可以挺身而出,为风暴核心的人民兜底。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源源不断的米面菜肉从各大粮仓、菜篮子、养殖场运往灾区。因为无论何时,我们都知道:粮食关乎民生大计,中国人要将吃饭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还会为吃饭发愁吗”“不可能了”

中国存在大范围的盐碱地,许多盐碱地无法产粮,农民只能依靠刮土地上的盐卖钱。河北邯郸市曲周县气候条件优越,却是有名的重点盐碱地。20世纪70年代,为了让这里种上庄稼,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扎根于此,决心彻底治理。科研团队通过改善当地水利设施,让又涝又旱的土地第二年就种出了庄稼,也让这里的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黄淮海平原以前农业条件并不好,灾害频频,产粮低迷。为了改造它,2亿农民和1000多名科研人员将自己的20年时光倾注在这里,通过改造土壤环境,让这片土地蜕变成中国农业主产区。

中国东部的江苏省盐城市,有45万公顷沿海滩涂,相当于20个南京城区。为了将寸草不生的沿海滩涂变成良田,南京农大的科研人员在此深耕多年。他们在滩涂上修建鱼塘,利用自然力量改良土壤。你根本想象不到这群人有多机智:用水的重力挤压盐分,把鱼排出的废物变成土壤肥料,用卖鱼赚的钱发展经济、补贴农民,简直是多管齐下,一举多得。十年磨一剑,当年的鱼塘如今已收获庄稼。

在中国,变废为宝的案例实在太多了。我们可以在酒泉的戈壁滩上种菜,让绿色蔬菜从石头缝里破土而出。我们可以让农作物不受季节影响,野蛮生长。曾经,北方冬日的严寒不利于蔬菜生长,可日光温室却突破了季节的限制。山东寿光有5130个日光温室,让这里成为声名远扬的“菜篮子”。这一技术的普及,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国。

荒地、盐碱地、戈壁滩、沿海滩涂……那些了无生机的地带,如今成了酝酿粮食和农作物的摇篮。我们之所以吃饱饭,之所以从未想过能不能吃饱的问题,是农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努力的结果。

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说,中国这一代年轻人是幸福的,他们没吃过缺粮少粮的苦。因为贫穷年代的饥饿和绝望,你根本不敢想象。如今,我们有充沛的粮食储备,足以帮助我们渡过突发的危机和难关。

“我们还会为吃饭发愁吗?”再次引用袁隆平先生的回答:“不可能了!”“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正因为懂得粮食的重要性,才有今天的中国,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摘自微信公众号“视觉志”)

【适用话题】大国根基;粮食安全;自食其力;科技;珍惜

链接1 疫情之下,中国的粮食够不够吃

2020年4月2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6.64亿吨是啥概念?就是13277亿斤,中国有14亿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中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

链接2 纪录片《大国根基》

从中国最北端的寒地水稻,到最南端的南繁基地;从东海“开渔”到西部的节水农业、海拔最高的数千座温室大棚;从传统农耕文化到现代农业和新农人群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第一位“世界粮食奖”获得者何康、治沙英雄石光银、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创办者徐纪元……纪录片《大国根基》以6集的篇幅,系统描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探寻和回答了粮食安全、谁来种地、绿色发展等影响未来中国发展的根本性话题,响亮回答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这一世纪之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