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胡安·鲁尔福百年诞辰

作者:未知

  作文君

  据马尔克斯所讲: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朋友阿尔瓦罗·穆迪斯提将一本薄薄的书丢在他面前,兴奋地对他说:“读读这玩意儿,学学吧!”于是——《百年孤独》诞生了。这部启发了马尔克斯的书便是著名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处在写作瓶颈期的马尔克斯曾连夜将其读了两遍,后来更是倒背如流,他说:“因为对于胡安·鲁尔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终于使我找到了为继续写我的书而需要寻找的道路。”《百年孤独》开篇名句“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便是化用了《佩德罗·巴拉莫》中的“雷德里亚神父在很多年后将会回忆起那天晚上的情景”之句,是马尔克斯向鲁尔福的致敬之笔。今年恰逢鲁尔福百年诞辰,就请素粉们与作文君一起走进他笔下那“生者生死难辨,死者死而复生”的魔幻世界!

  作简者介

  胡安·鲁尔福(1918-1986),出生于墨西哥农村。他自幼父母双亡,在孤儿院度过童年。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是在他与朋友创办的刊物《面包》上发表的。此后,他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并于1953年以《燃烧的原野》为题结集出版。1955年,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出版。这些作品使他获得了“墨西哥国家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等多个奖项,和诺奥克塔维奥·帕斯和卡洛斯·富恩特斯并称20世纪后半叶墨西哥文学的“三驾马车”,被誉为“拉美新小说的先驱”。1986年1月7日,胡安·鲁尔福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68岁。为了纪念他,墨西哥1990年设立了“胡安·鲁尔福文学奖”。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奖金为10万美元,是当今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墨西哥作家何塞·阿雷奥拉、阿根廷作家胡安·赫尔曼、智利作家尼卡诺尔·帕拉等都曾获得这个奖项。

  内简容介

  小说中的“我”——胡安·普雷西亚多遵照母亲多罗莱斯的遗嘱来到科玛拉寻找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却发现父亲早已不在人世。通過游荡在村庄各个角落的魂魄,胡安了解了父亲生前的故事:在佩德罗·巴拉莫十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一场婚礼上被杀害,巴拉莫不知道谁是凶手,在“仇恨”的驱使下杀掉了在场的所有人。继承了家业后,为了还债,巴拉莫骗娶了自己最大的女债主多罗莱斯,又在将其全部家当据为己有后抛弃了她。为了抢夺阿尔德莱德的土地,他派管家富尔戈尔将其活活勒死。此后,他到处寻欢作乐,生了许多孩子,但又对他们置之不理。他唯一抚养、寄托感情的儿子米尔盖·巴拉莫不仅到处找女人,还杀死了神父的弟弟,强奸了神父的侄女,最终在骑马时摔死了。更让巴拉莫痛心的是,与他青梅竹马的苏萨娜另嫁他人,不久后成了寡妇,又被她的父亲乱伦霸占,巴拉莫派人杀了苏萨娜的父亲,迎娶了苏萨娜,但她已经发疯,不久便死了,这让巴拉莫万念俱灰……而政府正忙着镇压起义军,有一天,一支起义军打到了科玛拉,巴拉莫不仅请他们喝酒吃饭、资助钱财,还派手下蒂尔夸托带着几百人跟他们一起打仗,企图暗中夺取起义军的领导权,不过,这支队伍不久后就失败了。由于战争持续很多年,科玛拉闹起了大饥荒,成了真正的人间地狱……

  名家赞誉

  1.它几乎和我们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会一样经久不衰。——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

  2.《佩德罗·巴拉莫》是一座文学高峰,只能仰视和默默攀爬。——中国作家苏童

  3.在这部只有一百多页的作品里,似乎在每一个小节之后都可以将叙述继续下去,使它成为一部一千页的书,成为一部无尽的书。——中国作家余华

  读评者价

  读者“小布头”:读这本小说就像体验一场小说叙述手法的盛宴,胡安·鲁尔福像一个高明的剪裁师,把一部洋洋洒洒人物众多的大叙事剪成一个一个的小碎片,然后以梦幻为针线,意识流、梦幻、暗示和隐喻等手法俯首拾来、精妙绝伦!

  读者“威威”:在鲁尔福六岁那年,他的父亲被杀,这使他的作品充满“无父”“弑父”情结,如胡安返乡寻父,巴拉莫的父亲被杀,而后他不断通过占有女人、占有土地来充实匮乏的主体。

  读者“阿呸姑娘”:和莫言的《檀香刑》类似,这又是一个将死亡写得极具艺术气息的故事,与《檀香刑》的重口味不同的是《佩德罗·巴拉莫》用了一种很唯美的笔触。小说中的听觉、情绪、对话,甚至梦呓,种种声音组成了一个奇幻而美丽的世界,嗅不到一丝死亡的气息。

  片段欣赏

  1.我也是佩德罗·巴拉莫的儿子

  我是带着她见到过这儿的东西的那双眼睛来的,她给了我这双眼睛,好让我看到:“一过洛斯科里莫脱斯港,眼前便呈现一派美景,碧绿的平原上铺盖着一块块金黄色的成熟了的玉米地。从那儿就可以看见科玛拉,到了夜里,在月光下土地呈银白色。”她当时说话的声音异常轻微,几乎都听不见,仿佛在自言自语……我的母亲啊。

  “如果可以让别人知道的话,请问您去科玛拉干什么?”

  “去看我父亲。”我回答说。“啊!”他说。

  于是,我们又沉默了。我们朝山坡下走去,我耳中响起驴子小跑时在山谷中传来的回声。八月的盛暑使人昏昏欲睡,我都困倦得连眼皮都抬不起来了。

  “您上那里去,全村可要热闹热闹了。”我又听到走在我身边的那个人的声音。“这么多年没有人到这个村子里来,见到有人来,人们一定会高兴的。”

  接着,他又说:

  “不管您是谁,大伙儿见到您一定会兴高采烈的。”

  在阳光的照射下,平原犹如一个雾气腾腾的透明的湖泊。透过雾气,隐约地见到了灰色的地平线。远处是座座群山,最远处便是遥远的天际了。

  “如果能让别人知道的话,请问令尊的模样是怎样的?”

  “连我自己也不认识他,”我对他说,“我只知道他叫佩德罗·巴拉莫。”

  “啊,原来是他!”

  “是的,我听说他是这么称呼的。”

  我听见那赶驴人又“啊”了一声。

  我是在“岔道口”遇到他的,那是个几条道路交会的地方。我在那里等了他一会儿,他就来了。

  “您上哪儿去?”我问他。

  “我下坡去,先生。”

  “有个叫科玛拉的地方,您知道吗?”

  “我就是到那里去的。”

  我就跟着他走了。起先我走在他的后面,总想跟上他的步伐。后来,他似乎觉察到我跟在他的后面,便有意放慢了脚步。接着,我俩便齐头并进,肩靠肩地走在一起了。

  “我也是佩德罗·巴拉莫的儿子。”他对我说。

  【小编感悟】无论是金黄的玉米地,还是雾气腾腾的湖泊,在这个与“死亡”密切相关的故事里,鲁尔福用优美的笔触渲染了宁静唯美的氛围,走出了言及“死亡”便阴森恐怖的写作窠臼,让人们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不一样的艺术魅力。

  2.神父,我们希望您替我们为死者祝福

  “有风,有太阳,还有云彩。上面是蔚蓝色的天空,天空的后面也许还有歌声,兴许是最美好的歌声……总之,存在着希望。尽管我们很忧伤,但我们有希望。”

  “然而,你却没有希望了,米盖尔·巴拉莫。你已经无可宽恕地死去了,而且,你永远也得不到上帝的任何恩赐。”

  雷德里亚神父回转身来,他已做完了弥撒。他很想尽快地做完弥撒,快点离开教堂。他没有为挤满在教堂里的人们进行最后的祝福便走出去了。

  “神父,我们希望您替我们为死者祝福。”

  “不行!”他摇摇头说,“我不会給他祝福的。他生前是个坏人,死后进不了天堂。我要是替他求情,上帝会降罪于我的。”

  他说着,一面竭力控制住自己的双手,不让人们看出它们在抖动。神父走了。

  这具尸体沉重地压在人们的心上。它安放在教堂中间一块木板上,周围插满了他父亲献的新蜡烛和鲜花。他父亲孤零零地坐在尸体的后面,等待着葬仪的结束。

  雷德里亚神父从佩德罗·巴拉莫的身边走过,竭力不去碰擦他的肩膀。他以轻捷的动作举起了圣水,从头到脚地在尸体上浇洒,同时,口中喃喃地念着什么,可能是在进行祈祷。然后,他双膝跪地,在场的所有的人也跟着他跪下来。

  “可怜可怜你的奴仆吧,上帝!”

  “愿他安息,阿门!”众人齐声应道。

  正当他再次要发火时,却看见众人抬着米盖尔·巴拉莫的尸体,离开了教堂。

  佩德罗·巴拉莫向他走过来,在他的身旁跪下,说:

  “我知道您恨他,神父,您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人们传说,杀死您弟弟的事是我儿子干的,根据您的看法,您侄女安娜也是他强奸的。再说,平时他对您也不够尊重,多有冒犯,因此,您恨他,这谁都能理解。不过,现在请您忘掉这一切吧,神父。请您照顾照顾他,饶恕他吧,上帝也许已宽恕他了。”

  他在蒲凳上放了一把金币,站起来说:

  “请收下吧,就算给教堂的捐助吧。”

  教堂内已空无一人。门口有两人在等待着佩德罗·巴拉莫。后者走到这两人的跟前,三人一起尾随着由半月庄的四个牧人抬着的棺材走了。

  雷德里亚神父一个一个地捡起金币,走近神龛……

  【小编感悟】为了让儿子的灵魂得到祝福,巴拉莫跪在神父面前苦苦乞求,这让我们看到了他心中还有一份爱。虽然这无法救赎他的“恶”,但至少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暖”。

  其他作品简介

  《清晨》

  这是一个关于杀人的故事——胡斯多看上了自己的外甥女玛嘉丽塔,他虽然与其发生了乱伦关系,却又因无法娶她为妻而苦恼。这时,清晨放牛归来的埃斯特凡老汉回了家,哄牛进栏的吵闹声激怒了此时的胡斯多,胡斯多就把老汉暴打了一顿。伤痕累累的埃斯特凡迷迷糊糊地走回自己的家,他一觉醒来却听说胡斯多死了,大家都认为是他杀害了胡斯多,于是,埃斯特凡老汉被判处死刑。小说被鲁尔福分割成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一部分清晰无比——对清晨景色的描写,对主人公话语的叙述等。另一部分则始终是一个谜——胡斯多究竟是谁杀死的,而这个“谜”无疑加深了被判死刑的埃斯特凡老汉的悲剧性。

  《马卡利奥》

  这部小说写法独特,值得一读。它几乎全篇由故事主人公的独白构成,实际上是由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构成——主人公不断地回忆自己的生活,小说对当下的描述仅仅在开头和结尾处。因为小说通篇由自由联想构成,整部小说仅有一个段落,主人公思维的转换均由省略号连接。通过主人公不断联想,小说实现了快速的场景转换和事件叙述,从而将主人公被继母虐待以及受世人歧视欺负的悲惨生活以浓缩形式放映出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