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阅卷现场老师的“肺腑感言”

作者:葛平

葛平简介: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文教学实践厚实,在高三毕业班摸爬滚打16年。在《中国中学生报》《诗刊》等报刊发表作品50余万字。兼任《意林·作文素材》等杂志特约撰稿人。

作為一名一直奋战在高中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我连续11次参加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评卷工作,5次被省考试院评为优秀阅卷员。见证了高考作文阅卷的整个流程,亲身感受了阅卷老师的工作和心理状态,积累了一些第一手的作文阅卷信息。掌握高考作文评审的信息,倾听发自阅卷现场老师的肺腑感言,对于备考的高三师生遵循要求,指导、写作出立意独到、内涵丰富、材料鲜活、细节具体、论据充分、文题炫目、开篇出彩、字面整洁、字数合适的高考作文,避免出现偏题走题、思想低俗、素材陈旧撞车等漏洞,不无裨益。

一、高考作文评审的基本流程和考量指标

高考时间在全国是统一的——每年6月7日、8日、9日。高考阅卷时间每个省市略有不同,江苏每年高考阅卷时间是6月11日至21日,基本流程如下:

5月下旬,江苏省考试院委托承担语文学科评审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根据评卷员管理办法,聘请当年参加评卷的人员。评卷人员包括专家组、语知组和作文组三部分。专家组是评审的核心成员,包括命题、阅卷专家和南师大文学院部分资深教授。语知组由阅卷专家和南师大文学院研究生组成。作文组的主体是教学一线的高三语文教师,其余由研究生补充。

6月8日,专家组到场。随机抽取部分作文作为标杆作文,一般抽取10~15份,从高到低划为六类,作为供阅卷老师打分参考的样卷。讨论并制定作文评分标准、细则和电脑阅卷的规则。一般一篇作文由两个老师共同评阅,称为一评和二评,分值误差一般不超过5分。只要一评和二评的评分在误差范围内,电脑则自动通过,该份作文的得分为两个老师所给分数的平均分。如果一评和二评的评分超出了误差,该份作文则自动提交给三评,由三评的分数与一、二评中更接近三评的分数一起取平均分。如果三评分数与一、二评分数都超出了误差,则将此作文提交专家评审,专家的结论为最终结论。

6月11日,组织阅卷培训和考核。学习掌握评分标准和细则,为3篇试批卷和30篇考核卷打分。通过培训、考核和专家讲析,阅卷老师统一评分标准和认识,并试评少量试卷。

6月12日上午继续试评。专家组从每组抽调两名考核优异的老师组成精悍的复查组。如果说专家组是阅卷的核心、智囊库,承担制定、解读评分标准细则,仲裁高分、低分以及个别特殊作文,兼任三评、四评的重任,那么复查组则是一支防打“保险分”的特别队伍,承担纠编的重任,专门复查大量集中在“基准分——平均分”左右的试卷,把打低的作文拉高,把打高的作文压低,彰显“公平公正”的阅卷原则。这是江苏的首创,全国唯一。曾担任十多年江苏高考语文阅卷总负责的潘大春教授赞其为“甄别别动队”“沙里探宝”。

6月12日下午正式评卷,进入流水式的评卷工作。

6月21日上午各个阅卷组陆续结束评卷工作。复查组还要加班,直至复查完毕方能结束。

整个作文阅卷大组会分为几个阅卷小组。每组有组长负责监督、检查各组员的阅卷情况,如评卷数量、阅卷进度、平均速度、吻合率、自评率、通过率、回评率、综合评价指数等,如果出现异常,组长会及时督促组员纠正。整个高考作文阅卷工作严格规范,每个阅卷老师都是怀着“为每一位考生负责”之心,兢兢业业地工作。

每年高考考卷都是堆积成山。2018年江苏实际参加高考的考生有28万多人。基数大,二评就是56万多。2018年江苏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是204人,每人平均每天要改250篇。若出现三评,就是112万篇,平均每天要改550篇。考试院提倡保持适当的三评、四评,这样可以避免打保险分。打保险分,没有拉开分数差距,这对考生,尤其是优秀考生是不公平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份作文都字斟句酌,多遍阅读,他们只能靠快思维、速判断、扫描粗览、宏观评判,阅读初感会成为阅卷老师评分的重要依据。一份高考作文的平均阅卷时间大约是90秒。如果连续十天高速阅读评判几千份试卷,一定会出现审美疲劳、思维钝化、态度松散等问题,而且每天的进度指标还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阅卷老师心头。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阅卷老师总结出不少“窍门”:看标题、首尾,点题不明者,基准分(平均分)之下;看句子用词,语言干瘪者,基准分之下;看文章字迹,工整优美者,仔细再审,潦草涂鸦者,不得翻身。在“电闪雷鸣”的阅卷速度之下,阅卷质量很难得到绝对保证。另外,评价指数等监控数据,也像道道金箍约束着每一位阅卷老师,难免有老师所评分数尽可能往“保险分——基准分”附近靠,从而减少无效阅卷。

二、来自阅卷现场老师的“肺腑感言”

高考形式和阅卷方式不改,就不可能避免“高考作文主观因素影响公正评判”的问题。听一听阅卷现场老师的“肺腑感言”,无论是对考生还是对老师都不无启发:

阅卷老师一:循要求。2018年江苏有一位考生写了一篇《生活是多么美好》的作文,结构和语言都有可观之处。结果此文只得了36分,归档为五类文。理由是考生对材料的写作对象“语言”视而不见,只是从“语言丰富生活”一句中的“生活”落笔,立意上此作应属于“林黛玉的身体”——病体(偏题)。更有甚者,有考生无视材料写作对象、中心和评分细则,自说自话,立意上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离地(离题)太远。

阅卷老师二:有内涵。文采并非华丽而空洞的排比“美句”、矫揉造作的“抒情”,必须要有内涵。据统计,高考优秀作文中九成的是关注生活、自我、现实的题材,作者笔端流出的情思是其生活中反复酝酿、精心筛选、淘尽杂质和水分的美醇,而不是漂浮在生活表面的炫目泡沫。2018年江苏满分作文《爱的语言》,以分镜头的方式凸显了“我”在校犯错之后领教的班主任训斥、母亲唠叨、父亲愤怒、祖父幽默。文末画龙点睛,透过语言的表象,打开了人物内心爱的世界。是一篇难得的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语言质朴的上乘之作。

阅卷老师三:材料鲜活。同一主题下怎样吸引阅卷者眼球?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考生视野狭窄、思维僵化、选用素材陈旧、缺少时代气息、议论缺少中肯的分析,最后呈现在阅卷老师面前的都是“不痛不痒”“穿靴戴帽”式文章。对此,江苏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有一段精彩、形象的文字:“每年一到6月7日,古人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在汨罗江跳水,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接二连三地受宫刑,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可见,材料屡见不鲜,频繁“撞车”,让阅卷者产生审美疲劳,心情万分沉重。

阅卷老师四:杜绝“伪”作文。记叙文叙写平平,缺少细节,干巴巴的如同“流水账”。议论文“不会讲理”,多是“三段模式”:开头引论,中间名人逸闻、诗句,最后结论。如此炮制,如同名人论坛,这不能称为文章,只配叫材料。

阅卷老师五:推崇朴实无华、有一定语言功底的文章,强调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返璞归真。2012年命题作文《忧与爱》,有考生写了考场外焦虑不安的送考老师;2013年材料作文“蝴蝶与探险者”,有考生写了老师那深情的目光;2014年材料作文“青春朽与不朽”,有考生写了永远年轻的语文老师;2015年材料作文“智慧”,有考生叙写了老师充满睿智的教学;2016年材料作文“话长话少”,有考生写了教学别具一格的先生;2017年材料作文“车来车往”,有考生写了在轮椅上成就了不朽的史铁生,演绎身残志坚的人生哲理;2018年材料作文“语言”,有考生写了班主任的治班“名言”。考生都得了意想不到的高分,此无他因,作文就是做人,作文要写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三、因为“高考”,所以“特别提醒”

1.关注“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它是指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留下的深刻印象。因此考生要努力让自己的作文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其中包括卷面、题目、开篇、字数等。

(1)整洁的卷面。整洁的卷面是博得阅卷老师美好“第一印象”的关键。

(2)好的文题。聪明的考生总是精心巧妙地拟写文题,让阅卷老师一望标题,就能知道文章的内容、立意、文笔、灵气、底蕴、素养、功底等。如2015年材料作文“智慧”,考生拟写了《有“智”者事竟成》《一时低头只是为了更好地抬头》等文题。这些文题如鹤立鸡群,备受阅卷者青睐。

(3)精彩的开篇。精彩的“开篇”是照进阅卷老师心中的第一缕阳光,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格调,也带给阅卷老师一份惊喜。比如《他,在轮椅上成就了不朽》,开篇采用新式倒叙,设置悬念,产生了激发阅读兴趣的艺术魅力。

(4)合适的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刚满800字,内容显得单薄,难得高分;不足750字,每少50字扣一分,实际操作时,这类作文归档相当低;优秀作文的字数在850字左右,太长了则吃力不讨好。

2.关注“亮点效应”

高考作文的本质是炫示,其着力处便在于制造亮点。

(1)立意独到,点亮全篇。标新立异的观点,会让阅卷老师兴奋不已。2014年42万多名江苏考生大唱“青春不朽”的赞歌,有考生头脑清醒,另辟蹊径,写下《那一天,我明白了人会老去》的奇文,记叙爷爷去世一事,明白青春会朽。文章有叙述,有感悟,立意独到新颖,让阅卷者眼前一亮。

(2)素材鲜活典型,点亮内容。“鲜活典型的素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用素材尽量避俗,是“人无我有”;二是所用素材尽可能附着一些文化气息,“大家气息”,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自然生成的“书香范儿”,是信手拈来的“大家气派”,是“人有我高”。当读到2014年江苏考生写的《鬓微霜,又何妨》《流光容易把人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和2015年江苏考生写的《自古用兵非好战》《上兵伐谋》等文章时,阅卷老師眼睛一下子都盯直了,真是喜不自禁,爱不释手。为何如此情有独钟?因为文中素材全是出自教材的“活水”。

(3)写法出彩,点亮阅卷老师的眼球。内行看门道,写文章的门道很多,考场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部分突破。比如《老师那深情的目光让我感动至今》,从标题一看,就明白有感情:“深情”;有细节:“目光”;用的是倒叙:“那”字表明远指,写的是过去的事;语言含蓄、有蕴藉:“感动至今”紧扣材料中“影响”立意。文题就锋芒毕露,扣题加上四个出彩的亮点,使文章“身价”陡增。比如《凤凰传奇的青春传奇》,两个“传奇”含义不同,前指组合,后指故事;手法上用的是回环;“青春”扣旨,叙述“凤凰传奇”组合从打工者走上《星光大道》的励志故事。三个亮点使文章从四类升至一类。比如《一时低头,只是为了更好地抬头》《读懂通融,方能从容》,有条件,有结果,思辨色彩特浓。比如《燕子的退》,叙述燕子为了避免倾巢之灾,从室外退至室内,通篇不着“智慧”,属典型的暗扣,彰显了考生一流的语文功底。比如《“和我跑!”——一位班主任的治班“名言”》,把笔头聚焦于班主任在治班座谈会上的发言,富有个性的语言充满灵气、才气和智慧。

更多中高考满分作文及名师阅卷解析,请见本编辑部明星图书《2018高考满分作文与名师阅卷解析》《2018中考满分作文与名师阅卷解析》,8月上市,敬请关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