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游客

作者:朱佳欣

这是很稀有的一次早起来到大明湖,有幸看到了日出。日出很美,可我却怎么也看不到福楼拜眼中那种美丽。如今忙碌的节奏中,还有多少人能像福楼拜那样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做一门必修课来对待……

风的梳齿轻飘飘地在玻璃般的湖面上梳起一道道可爱的波痕,小家碧玉般的安逸。真正走进一个地方,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自己更细腻清新的感受;意味着一次洗礼,一次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今天,我是家乡的游客。

我绕湖漫步了有两个时辰,不知不觉起点就在眼前。回头顺着湖心向远方看去,明明眼前的城市是自己的家,我却像从来不认识它似的,一点点地走近它,重新认识它。

我走到曲水亭街的青石板路上,这里已经许久未谋面了。想起曾经过往客商常逗留于此,却慢慢成为茶客和棋客。大家在这里特别随意,棋随意下,茶随意沏,茶钱也随意留。久而久之,全国的棋友乃至日本棋友都闻名而来。但建国后棋社被拆除了,当年的楹联“荷香送爽棋声韵,曲水流觞名士多”还在,茶随意沏,棋随意下的盛况却难以再现了。

刚好日光灿烂时,一边是青砖红瓦的老屋,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流水,小河不舍昼夜地流淌,缓缓延伸到不知名的远方,“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小河的流水声,妇女的捣衣声,小孩儿的嬉戏声连同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一起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市井风俗画。老济南的风情,是千百年来的传承,使得老街古旧中透出活力,平静中显出朝气。因此,这既是诗情画意中的泉水,“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泉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游走在石板路上的时光,会感到丝丝阴凉,沁人心脾,似乎是身体与清泉在曼妙地交融,有时来得轻柔些,有时来得猛急些,令人处于想抓住而又抓不住的诱惑中。想想如果是寒冬艳阳时分,当柔和的地面空气遇到冰凉的地下泉水,石板路上飘起一层薄薄的烟雾时,人走在上面,就仿佛在“凌波微步”,云蒸雾润中使你不由得想起神秘的境界。如果是夜深人静时,走在街上便会听到石板路下面淙淙的泉水声,旺水期时甚至会涌出路面,从而体验到“清泉石上流”的诗境。不知道当年那个细眉而清瘦的易安居士,是否也曾在某个深夜,低吟推敲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這巷子踱过?如果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光滑的青石板,这样的雨巷,相比江南的婉约,是否会多一份清新与情趣?丁香般的姑娘还会结着愁怨吗?

我感受到的一切都透着旧时代特有的悠游、笃定、安详和温暖,若说条条古街是老济南的刚劲坚毅的骨架,这便是老济南的肌理与血肉。

走累了,便在路边石椅上歇息,抛却近日的琐事冥思静想,是何等的悠闲。我始终觉得,这种地方适合和长辈一起来,和长辈说说自己的近况,听长辈讲讲济南的故事。沿着街往里走,越深越窄也越是人家了。遇到一手拎着菜一手牵着娃娃的奶奶,遇到刚刚喝完茶回来的大爷,我也像是回到了那个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年纪,放学了,回家了。

我原认为济南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省会,默默无闻,完全没有帝都的凌人气势,没有上海的繁华,没有厦门的小资情调,甚至这些年在山东省内,人们也往往被青岛、烟台、威海的欧风海韵所吸引,完全忽视了这个低调的地方。可是今日,我作为家乡的游客,今日重新认识了亲爱的济南,原来这里就是老舍笔下岸上蹲着的红袍绿裤的小妞儿,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温柔乡,就是外表豪爽耿直、内心细腻追求风雅的泉城儒士,是金戈铁马的辛弃疾,是万般愁肠的李清照,是好汉秦琼,是清风,是明月,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如今的老济南,泉水依旧穿行着、流淌着、传承着……

流向今夜,流向明日,永远流向远方。

(编辑:王莹)

本文题目别致,立意新颖:游客者当赴别处,怎么会出现在“家乡”?原来常人多以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容易厚远薄近、舍近求远,而作者在反思中重新认识了家乡。具体写家乡“亲爱的济南”时,多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每一移步则皆有联想,通过古人、他人的句子丰富自己对“身边的美好”的感受;此外,多用比较的方法,写出了济南风景的独特之处。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本文富有文采及感染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