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院士”卢永根的吝啬与慷慨

作者:未知

两年前,一则“87岁院士捐赠880万积蓄”的消息“刷爆”了华南农业大学师生的朋友圈。

2017年3月21日,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在捐赠协议上签名,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农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187万余元的存款,加上此前转账的693万余元,卢永根夫妇共捐赠了880万余元。后来,华农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很多人不知道,卢永根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吝啬的节约。

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卢永根的一生。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海外留学的人才选择回国奉献才智,与卢永根一道在水稻育种等方面耕耘。借助国外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

这些年,卢永根依然保持“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保持科学家的求真求知的热情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卢永根认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推动自己工作的动力”,“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这个事业”。

年近九旬的卢永根,有70年的党龄。患病前,卢永根就办理了遗体捐献卡,愿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他表示:“捐献遗体,为党和国家最后一次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运用示例:

“布衣院士”卢永根为华农的巨额捐赠的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近乎吝啬的节俭,正如他所言的“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者”一样,他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深深爱着祖国。而这样一份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影响了千年来一代代中国有志之士,被一代代地践行着,传承着。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无论何时,中国的科学家们总有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近代中国在危难之时,钱学森、华罗庚等留学生们怀着复兴祖国的心赴外求学,学成后立刻回国以毕生所学报国,为国家富强献力;而现在,我们又有深受人们敬佩的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潜心研究,为了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天下人奋斗着。他们也许放弃了自己个人的一部分,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家国的慷慨付出。这样的一颗颗慷慨之心,是中华民族的不朽的精神宝藏。

——浙江省新昌中学 俞子杰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