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十有九人堪白眼”等6句

作者:张沂

句一: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黄景仁《杂感》

古诗文速用:最圆润的珍珠要经过沙砾的,最妖娆的花朵往往绽放在峭壁之上,最精致的笛子需要承受千雕万凿的竹子才能制成。痛苦,往往能够让自己看清世事。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清代杰出诗人黄景仁《杂感》中的名句,二百多年来,它叩动着无数蹭蹬不遇,报国无门士子们的心弦。黄景仁少年得志,曾经给了他信心和动力。然而,命运总是爱与人开玩笑,他并没能凭借着优秀的天赋青云直上,而是无奈地承受着命运的摆布。清贫的生活,使他清晰地认识到现实的冷暖。凄惶中,他寂寞地离去。

句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古诗文速用: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提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已把传统社会的法律基调定在了人性、人情上了。周朝的宗法,是为维情而存在,目的在于保护天下人的利益。法在情中。秦朝的酷法,目的在于维护统治,缺乏人情味,导致秦朝二代而亡,盛世不久。可见,法应有情。法律的制定与践行,要考虑天下人之情。

句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伯庐《治家格言》

古诗文速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些深入人心的句子,是来自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这本治家格言的影响力之大。家庭对一个人的认识产生着最为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朱先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作为朱熹“三服”内的第十三世孙,苦心经营,不遗余力地想要使自己家族可贵的精神文化传承下去。相比之下,当今不少家长忙着给家庭创造物质财富,而忽略了家庭精神文化的构建,是十分短视的。

句四: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古诗文速用:柳宗元初被贬官至永州时,亲族朋友不来理睬他,地方官员时时监视他,他一度情绪低落,丧魂落魄,“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但他还是一点点从低落中走了出来,他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制定出教谕和禁令,将永州治理得和谐安定。闲时游览山水,自力于经书文章,终有所成。变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坚守。柳宗元仍然是在坚守自己经世致用的初衷,只是具体的实现方式有所变通,他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救赎。

句五: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古詩文速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两种鸟,分别叫作蜩与学鸠。这两种鸟不能理解大鹏为何追求九万里的高度,只满足于“抢榆枋而止”,目光之短浅令人发笑。

当下很多产业领域正流行着“微创新”的理念,这种因为有些许进步,就沾沾自喜的现象,窃以为正有类于二虫的自鸣得意。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千里之外的风景,乃至是“九万里”高度的风景,所以“微创新”可以有,但切不可陷入其中,自欺欺人。

在我国,两种创新发展极为不平衡: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之间快速复制已有技术和所谓成功经验,以直接“拷贝”,或者“微创新”带来的快速、短期优势一争上下;另一方面,残酷的同行、甚至异业竞争,使得企业越来越缺乏耐心等待“大创新”,失去了宽容失败风险、接受失败的能力。

句六: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七律·登庐山》

古诗文速用:“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我以为,在互联网时代读写博客、微信过程中,要“热”眼向洋看世界;在评论博客、微信过程中,要“冷”风吹雨洒江天。换言之,既要做热烈的“拥抱世界”者,也要做冷静的“指点江山”者。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