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百年的“一元茶馆”

作者:方山

2019年10月,据报道,在浙江湖州荻港有一件牵扯着老百姓们的事,那就是喝早茶,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是街头文化的一种缩影。茶馆老板叫潘平福,今年77岁。从老板口中得知,他在五十多年前接手了这家老茶馆。一直以来,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风貌,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多年如一日的忙碌早起,烧水煮茶,即使物价飞涨,依然执着坚守为老茶客们提供一元一杯的茶……不忍茶馆一直亏损,茶客们顺理成章地把自己的头发交给老潘来打理,让他可以平衡收支。虽然收入微薄,老潘却心怀大爱,接纳了一位哑巴男子在茶馆里做伙计,相互照应,相携相伴,让这家原本昏暗的茶馆充满暖意。

茶馆不仅是荻港老人戒不掉的念想,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坐在茶馆中,体味慢节奏的生活,感受浓厚的烟火气息,听着潘平福与茶客们谦让友爱的故事,平凡真实却又动人。时光虽然给予了茶馆岁月的痕迹 ,同时也饱藏了一份乡愁和守候。四、五十年过去了,老茶馆感动了当地的父老乡亲,也裝点了他们平淡的生活,温暖了那些渐行渐远的逝去年华。

文本解读:湖北省枝江一中 方山

角度一:“一元茶馆”坚守百年乡愁。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当茶客们提出出资支援的想法后,潘平福也是毅然拒绝,坚持靠为村民剃头修面,来补贴亏损,维持茶馆的正常运作,一晃便是几十年。潘平福不是在经营“一元茶馆”,而是在坚守着一种传统文化,坚守着浓烈的乡情乡愁,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德。老人们到“一元茶馆”不只是喝茶,而是在品尝传统文化,缅怀乡情乡愁,老友相聚,尽情畅谈,感到不孤单,笑意写在脸上,幸福感油然而生。

角度二:“一元茶馆”弘扬敬老传统。

“一元茶馆”何以坚守百年?潘平福凭着服务老人的热情、真诚和执着,向世人呈现,敬老不只在重阳。令人肃然起敬而又感慨万千。人来人往,茶起茶落。风雨飘摇的老茶馆,有潘平福的一生,有老茶客的一辈子,也浓缩了荻港古村的百年光景。“‘一元茶馆’坚守百年情愁,四代传承留住一盏心灯”,堪称文明的典范、敬老的标杆。

角度三:“一元茶馆”彰显奉献精神。

爱心需要聆听,也需要传递。正如随《大国工匠》热播,我们为勤奋坚守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却走出非凡道路的匠人们喝彩,我们同样也为像潘平福这样的草根英雄称赞与感动。不同于普通世俗之人的追求,他们的心中自有标准尺度,用爱来衡量世界,用爱来回报邻里。正是那份家园情怀,让潘平福在平凡之中变得非凡,照亮自己的人生,给他人温暖和力量。

学生运用示例

正因有“兼济天下”之思,潘平福的“一元茶馆”始终向茶客们敞开;刘成君义务在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为游客表演;娄逢理甘做“傻子”,义务照顾300多位特殊老人……在一次次地伸手援助中,他们无限拔高自身价值,成为平凡尘世中不平凡的英雄。

心怀大爱,救人于水火,以此感召更多的人,将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诗人埃克佩苏里说:“最好的感召便是身体力行。”几十年如一日,明摆着亏本的买卖,掌柜潘平福却从没想过放弃,依然执着坚守为老茶客们提供一元一杯的茶,他的事迹感动了乡亲邻里,更感动了全中国,先后被评为“浙江道德模范人物”“中国好人”等等,可以想见,不少有志之士必然在他的感召下会选择将爱的火炬传递下去,并以此感召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如潘平福一样,大连市的“微尘”也以一种温和的行善方式,感召了一座城市。

“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以经济援助,却从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

——湖北省枝江一中 贺畅《弘扬大爱 何惧严寒》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