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了太多假的“科学家励志故事”

作者:隋风

大多数当代中国人,在学生时代,都或多或少受到过“科学家励志故事”的熏陶。

可惜的是,这些“科学家励志故事”,有很多是无法考证的。

比如“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然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教科书收录这个故事,自然是希望学生能够学习牛顿,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得出不普通的发现。其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的启发。后来,牛顿将万有引力定律发表后,胡克认为牛顿剽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两人关系恶化。

1727年,伏尔泰在《哲学通信》这本书里,第一次说到苹果树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关系。此后遂以讹传讹,变得广为人知。

再如“富兰克林在雷雨天放风筝测试闪电”。

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要有“勇于实践”“不畏艰险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其实,并没有资料能够证明富兰克林确实做了这个实验——将钥匙放在风筝中,在雨中测试闪电。研究者发现,富兰克林只是在《宾夕法尼亚学报》上简单地叙述过风筝实验的设计,从没说过自己真的做了这个实验。也有人按照富蘭克林的设计,制作了相同的风筝,但这种风筝却飞不起来。

再如“爱迪生痴迷做实验被人打聋耳朵,终成发明大王”。

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传达“努力”和“锲而不舍”的对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重要性。其实,爱迪生因为做实验被列车员打聋耳朵,这个故事是无法考证的。

上述种种假的“科学家励志故事”,其本意自然是好的。但这些假故事并未告诉它的受众,科学发现的实质乃是知识的积累与突破。相反,这些假励志故事糅合在一起,为几代中国人构筑起了一种错误的“科学观”——一种由顿悟式的启发和执拗式的努力构筑起来的“庸俗成功学”。在这种“庸俗成功学”的支配下,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无数未曾接受过正规学术训练的民间人士,试图靠着顿悟和努力,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造出永动机、推翻相对论,以致于“民科”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这些故事,为“民科”们提供了极大的心理支持,也为其培育了相当多的支持者。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