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变通,有所约束

作者:求佳洱

本期赛题

材料一 :在一些游客特别青睐的大学,每到旅游旺季,校园就成了“动物园”“人民公园”,学生成了“被参观”的对象。众多游客进入,给校园安全造成隐患,校方出台限制一切外来人员进入的规定,引发网民热议。

材料二:故宫博物院前院长说,为最大限度地开放文化资源,故宫除了采用分散参观人流,开放更多区域等措施,用新技术让国宝《清明上河图》动起来,观众走进模拟空间,就可以穿梭于北宋市井。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关于“公共资源的开放方式”的什么联想与思考?请阐述你的看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资源的范围也开始增大,所辐射的范围从线下来到了线上,公共资源开放的方式也因此变得更加多样。于是,这也就导致了不同的人对公共资源的开放程度和开放方式有不同的理解与想法。而我以为,在对待公共资源这个问题上,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

有人问大学校园要不要向公众开放,我想是要的,因为大学校园就是公共资源的范畴,那就没有彻底封闭的道理,但要有选择地开放,不是所有地点、所有时间都适合开放。比如,大学的图书馆就不是一个适合向公众开放的地方,但大学校园内的道路向公众开放就没有什么问题。其中的差异在于图书馆与道路间的价值差异,价值不同,做出的选择也就不同。这并不是说校园内的道路没有价值,而是它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小于图书馆,因此,它的单次使用价值是要远远低于图书馆的。不止是学校,其他公共资源的开放也可以根据其价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开放程度。

或者说,一些公共资源可以对开放的时间与方式进行限制或调整,以此取得更好的效果。一些大学就可以选择特定的开放时间,比如节假日,以此来减少对学生大学生活的干扰。或是学校可以采取刷身份证、减少校园内监控死角等方式,降低开放后带来的安全隐患。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来扩大公共资源的开放程度与深度。故宫不止是简单地开放更多区域来提供文化资源,更是利用互联网、数字扫描等技术创建网上故宫,将故宫的资源用更生动形象且便捷的方式展示给大众。即使你足不出户,你也可以通过网络尽享精美的文物,看上面的细致的花纹脉络,窥探它所蕴含着的历史与文明。网络拓展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它让我们接触、享用了更多的资源,也让我们对于不同的事物有了更多更便捷的体验。

但是,公共资源的开放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开放,它必然需要一定的监管,契合了卢梭的那句“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当公共资源的开放是完全自由之时,其实它就是不完全的开放。因为无论是人还是这个世界,都是复杂而变化着的,我们不可能要求一切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完美地发展下去,我们除了做好自己外,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入并优化监管体系,尽可能地保障公共资源不受损害,因为,当一个人随意地对待公共资源之时,其实就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占。一些游客在文物上的涂鸦就是一种缺乏约束的行为,因为他的自私,影响了其他人甚至是后人的文物資源的完整性与美观度。这难道不就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侵占吗?

所以,公共资源的开放还是要看具体的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使公众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平衡。

(指导教师:张晗/编辑:李跃)

评点

让高中生针对大学校园是否要开放的问题展开思考很接地气,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很向往,能以他们的立场去看待这个问题。可是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主要是讲道理,而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其中。作者对于公共资源的开放没有含糊其辞,而是正面分析此类举动的利弊,并且思考了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公共资源开放需要监管的论点。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不光体现了作者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也很好地让文章的立意有了一个提升。

下期赛题

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阅读上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