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遐思

作者:刘一莹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朝诗人高鼎在《村居》中生动地描绘了在春光明媚、柳絮纷飞时节,快乐的孩子舒臂引线,喜放“纸鸢”(风筝)的情景。看着在高空中展翅翱翔的“纸鸢”,我不由地对风筝产生了无限的遐思。

风筝起源于中国春秋时代,又名纸鸢、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至今已有2000余年。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风筝改由纸糊,成为人们娱乐的玩具,日渐风行。当代中国最有名的风筝盛会是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自1984年开始,每年清明时节举办,潍坊也因此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风筝寓意着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与文化的高度融合。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文人贤士手制风筝赠予友人,寄托情感,成为一种颇为文雅的交际活动。

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人放风筝,有“戚高纸鸢望天流,滞运流晒好运到,长命富贵步步高”的美好向往和追求。风筝的魅力在于:其形千姿百态,其色五彩缤纷,其声悦耳动听,其趣老少皆宜。风筝入诗,诗意的春天便绚丽芬芳;风筝入画,画家的丹青便色彩斑斓;风筝入舞,舞者的天空便亮丽动人。风筝是春日的消闲别趣,一根线,接连着天空与地面,让人幻想俯瞰尘寰,与天地有了接触的凭借与可能。我想这也许是每一个放风筝的人都有的渴望与幻想!抬头仰望风筝在空中随风翱翔,一颗对高远世界的好奇之心也随之升腾,渴望也像风筝那样展翅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古往今来,在微风轻抚的芳菲四月,看风筝翱翔浩瀚的天空,这怎能不牵动诗人的风雅情愫呢?徐谓曰“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李白吟“愿乘冷風去,直出浮云间”,寇准写“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马臻赞“手拍丝轮争上下,一时回首看青天”,郑板桥诵“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如诗如画般展现风筝遥遥一线牵,高入云霄飞遐思的梦境。

“千古诗心三绝美,柔情万千系风筝。”风筝充满诗意,充满幻想,既牵动着我们的视线,也紧系着我们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在百花怒放的阳春三月,让我们放飞手中的风筝,放飞无拘的灵魂,仰望蔚蓝的舞者,在奔跑和牵引中升腾,让梦想飞到高远的天空吧!

(指导老师:王慧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