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个园子

作者:王太生

  【适用话题】心态 修身养性 沉淀 淡然

  园子里花木扶疏,水池里,锦鲤肥胖,砖有雨水浸润、风抚过的痕迹,瓦也旧了,墙角苔藓漫漶。我再到这里时,园子已养成了。

  朋友是搞景观设计的,十多年前,在这个小城设计了这个园子。

  刚造园时,就像小学生写作文,缺乏整体协调,也没有意境。按当地古韵民风,筑一小楼,楼有二层,镂空花窗,八扇木格门。庭挖水池,堆乱石假山,移植树木,但园里缺少烟岚之气。朋友说,园子要养,才会有灵气。那个园子平时就闲着,一任花木乱长。

  到过园里几次,皆是雅聚。房角一隅,有小厨房,聊完事,人如鸟兽散,匆匆忙忙,至于园子的花草树木如何,没有谁在意。

  我坐在园子里看风景,想着:如何让一个园子变得灵动起来?如何让它内涵丰富,容大天地,藏大智慧?这就如同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由浮躁走向安静,需要时间、经历,以及这两样东西背后的许多东西。

  园子刚建时,草木稀疏,它只是圈一道围墙,房子架起了框架,没有体温和灵魂。园里没有人住,没有人的一呼一吸,再精致的园子,也如死一般沉寂,空留时间流水声,哗哗作响。园子宛若一块美玉,要有时光的包浆,把玩得越久,包浆越深沉光润,一个园子,才与人的肌肤贴近。

  我如果住在园子里,会养一群昆虫。惊蛰过后,虫子们从洞穴中苏醒,它们爬上嫩柳荡秋千。不仅有晓风杨柳岸的蝉、一蹦三尺远的蚱蜢……甚至有毛毛虫和洋辣子。容许一二只鸟,筑巢枝梢檐下,让鸟雀在春光里哺雏,看两只老鸟,一只在窝里照料,一只到外面找虫子,四处奔波。园子里的水池,在建造时,最好与外面的河渠相通,让外面的水流溢进来,园子里的水流出去,外面的鱼,顺着一条窄窄的通道游进来,在水浅处,发出哗哗声响。

  泥土,是一个园子的生命。现在城市里的土,被水泥和沥青全覆盖了,不留半点裸露,就如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而园子里的泥土,要与空气、阳光、水分做充分的交流、沟通,即使有青砖铺道,一条狭长、弯弯曲曲的通幽小径,那些草尖还是从砖缝中钻出,就连叠石假山,也不能没有一个园子所需要的营养和一株植物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床。

  关于庭园之山,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小山亦不可无土,但以石作主,而土附之。土之不可胜石者,以石可壁立,而土则易崩,必仗石为藩篱故也。外石内土,此从来不易之法”。

  我与一叠石小山对视,就想,若没有时间的积淀,水土涵養,园子难以成气候。

  养一个园子,需要多久?草木深起来,房子已经有了宅气,园子里有一层淡淡烟岚……她,淡淡中处世不惊,没有大富大贵,有的是寻常日子,细小处的生动,风轻云淡,已然天成。

  养园如养心。

  【素材分析】雨水浸润过的砖、旧的瓦,苔藓漫漶的墙角……时光将自己的包浆涂上去,园子才有了地味儿、人气儿。植物按它喜欢的样子长,动物按它的习惯活动,甚至有活的水与园子相连。养园子需要时间来发酵,养心则需要爱、宽容、奉献的阳光来成全。

  【速用名言】

  1.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养,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2.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英国哲学家 培根

  (特约教师 张亚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