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衣:阅读到写作,厚积而薄发

作者:孙莉薇

  在芸芸众生中,一个家庭出了一名作家已让人刮目相看,而位于台湾新竹县的这个家庭却培养出三位赫赫有名的作家,被传为一代佳话。实际上,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三姐妹的父亲朱西宁,母亲刘慕沙都是专职作家,父亲朱西宁曾经出版过《将军令》《铁浆》等书。

  在书香的环境里成长,对朱天衣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的父母虽是专职作家,但自小他们从未把着手教过我们姐妹写作,通常都是我们的文章见报了,他们才知道我们也走上了写作这条路。不过,他们给我们的是一个环境——永远有看不完的书,以及川流不息的文艺圈人士来访,我们是在他们的谈话中长大的,如此耳濡目染,便觉得文学是很家常、很生活化的,也因此在我们姐妹相继长大后,很自然地走上了写作这一条路。”“不过,让我们把写作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的,应该还是父亲数十年如一日坐在案前的身影吧!”

  朱天衣从小就热爱阅读,她的父亲相信“开卷有益”,家里的书籍是完全没有限制地任孩子们翻阅。朱天衣说:“阅读几乎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娱乐,也是滋养我生命最大的泉源。它对我写作、教书帮助甚深,近几年我到各级学校、图书馆演讲,谈的多半就是阅读,我努力告诉大家阅读的好处,因为我从其中获益良多。”

  朱天衣说自己的阅读习惯是追随着作家,有的作家追随了几本就放弃了,有的则是追到后来不得不放手。像村上春树就是会让朱天衣穷追不舍的作家,此外就是舞鹤、张大春、骆以军。而大陆彼岸的作家,她喜欢的是李锐、莫言、王安憶,虹影她也追,韩寒她也在看。让朱天衣爱不释手,一读再读的就是章回小说,像《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红楼梦》就让她怎么也读不厌。

  台湾的书店很多,设施优良完善,一有时间朱天衣就会去赏读一些不需购买的书,真正值得细品且一读再读的,她则会买回家慢慢“享受”。再加上她每次回父母家,搬回来最多的也是书,她现在山居的家早已书满为患。朱天衣说:“不过我常鼓励学生多多利用图书馆,毕竟比较合乎经济效益,也比较环保,此外我们师生之间也常会互换书籍,只要遇到爱看书的孩子,我是很愿意释出我的藏书的。广泛的大量的阅读,会勾起人们的写作欲望,从而主动欢喜地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摘自《新华书目报》)

  链接·女“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朱天衣的大院子叫“宁苑”,是为了纪念已经过世的父亲朱西宁。

  院子靠近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一处用石块围起来的小池塘,鱼儿在水草间恣意地游来游去。她在这里养了19 条狗和19 只猫、9 只鸡、3 只乌棕鹅、5 只鸽子,和一只脾气暴躁的八哥,猫和狗都是收养的。

  在这里,有各色的香草瓜果,参天古树和淙淙溪流;有淘气顽皮的猫狗鸡鹅、虫鱼鸟兽。它们杂居一处,每日鸡飞狗跳,好不热闹。给本应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增添了喧闹与欢乐。朱天衣在这里观察自然、反思生态,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尽可能地将自然情怀、生态理念与现实的柴米油盐融为一体,用感性且富有温度的文字呈现更加细腻的生态观。事实上,朱天衣曾经想过逃开写作这条路,做了很多别的尝试,比如演戏、做模特、学京剧。但最后发现,“只有文字,才可能把你的生命永远地记录下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