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案之后:别急于筑起人心高墙,更别急着划清界限

作者:谢非君

  【适用话题】个体与整体 虚伪与真诚 信任危机

  有人说纵火案中的保姆“每月收入7500元,有午休时间,买房时雇主还曾借给她10万元”,属于“雇主對保姆太好,使保姆将这种友好视为理所当然,从而为极端事件埋下伏笔”;也有人说,按照发达国家的游戏规则,不同阶层的人本就不该生活在一个社区,因为“仇富”心理难以避免。而这样的表述,又被另一些人称为“仇穷”心理。大多数人将其视作一个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由此谆谆相劝:对待保姆,一定不能过分亲密,滥发善心。

  不难看出,这些因为一个极端个案得出的推论,已然有将“保姆”群体类型化的趋势。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无疑是另一种极端。“保姆纵火案”极其恶劣,令人震怒。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毕竟只是一起个案。对于这样一个“有诸多恶习,好赌,欠过高利贷,在雇主家有偷盗行为,对女雇主以怨报德”的保姆,她的放火行径显然不是“贫穷”这个代名词所能解释,而是典型的人格扭曲后的极端行为。

  在一个文明社会,不因个别人的恶而惩罚无辜的大多数,早应成为共识。个案的解决应纳入法治轨道;而就个案带出的“普遍性问题”,首先应明确的是不能因单个人的道德缺失处罚其他人,其次要针对关键问题在制度上“有的放矢”给出方案。一旦明确了事件中的偶然——雇主不幸遇到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保姆是偶然,这样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恰好从事保姆行业也是偶然——就不该将脏水泼向保姆群体,哪怕“怀疑”和“芥蒂”也应该慎之又慎。唯一理性的做法,是以此为契机,去关注目前保姆行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度上的优化避免悲剧重演。

  人心是脆弱的,尤其是在不安来袭之时,人们很可能出于自我保护做出矫枉过正的反应。但一旦人心筑起高墙,再要回到原地便可能难上加难。围观此次保姆纵火案的后续言论可以发现,人心的高墙已经在渐渐筑起,如若把握不当,很容易让公众的相互信任变得更为脆弱,乃至陷入类似“摔倒老人不能扶”一样的境地。

  出路在哪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剧《蛇蝎女佣》呈现出了一种更为成熟的保姆规范——在不同雇主家工作的女佣,事先都要接受背景调查;女佣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在闲暇时光可以忙里偷闲和好友一起喝咖啡聊天;一旦女佣有不当行为,雇主可以立即和管理公司沟通,由后者来确定是否确有其事,如若得到核实,这又将会记入档案,直接影响女佣下一次应聘。不难看出,我们目前的保姆行业缺失的,恰恰是让这个工种真正和其他工作一样,有包括“准入、考核、追踪”在内的一系列档案管理。

  所以,在这样一起极端个案面前,公众真的应该收起“农夫与蛇”的类比,更不要有与“蛇”划清界限的粗暴呼声。如果此刻我们的反应是树起人人自危的“假想敌”,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人心阻隔的高墙,这比纵火本身更可怕。

  (摘自解放网)

  【素材分析】一叶知秋,但一叶不代表整个秋天。杭州保姆纵火案,只是众多保姆职业中的一个极端案例,涉事保姆的特殊经历、扭曲人格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性,所以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如若不然,只会让社会原本就很脆弱的“信任危机”再次雪上加霜。理智的做法是反思这次悲剧,思考怎样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特约教师 陈琼)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