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豹的拜与不拜

作者:史红

  【适用话题】自知之明 人品高尚交往规则 恪守本分

  公元前569年,鲁国副卿叔孙豹前往晋国拜访。晋国是当時的头号大国,常常对中小国家傲慢无礼。由于早闻叔孙豹博学,晋君一反常态,热情设宴招待他。

  席间,为活跃气氛,晋君还特意准备了乐歌。晋国的乐师们先演奏了古乐《肆夏》三章,但叔孙豹坐在那里无动于衷;接着是唱歌加伴奏的《文王》三曲,歌者唱完后,他依旧没有反应,坐在一旁的晋国大臣们觉得叔孙豹缺乏诚意,纷纷侧目;但及至《鹿鸣》三阕,每阕刚一唱完,叔孙豹却出人意料地都要拜谢,并且每次都庄重地连拜三次。

  叔孙豹博学知礼,在诸侯国间名声在外,如今这般举止,令晋君深感不解,便问:“我们献上乐歌以示敬重,可您对规格高的乐歌没有表示,却对规格低的乐歌连连拜谢,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叔孙豹心平气和地说道:“前两首乐歌规格高,我不过一介使臣,没有资格受用。《肆夏》是天子设宴招待诸侯国家领袖时用的,使臣不敢听;《文王》是两国国君相见时的音乐,使臣亦不敢与闻;《鹿鸣》的三阕中,第一阕《鹿鸣》是主人咏赞宾客的乐歌,表示贵国对敝国的友好情谊,使臣岂敢不代敝国国君表示谢忱?第二阕《四牡》是君王慰劳使臣的乐歌,使臣岂敢不拜谢?第三阕《皇皇者华》,歌词中饱蕴着君王对使臣的教导,使臣岂敢不虔诚拜谢?”

  这一席话让晋国君臣对叔孙豹佩服至极。他们既佩服他渊博精深的学识,更佩服他高尚的人品。固守本分和外事交往的规则,正是叔孙豹的智慧和过人之处。

  (摘自《生命时报》)

  【素材分析】在纷繁的世象中能够看清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当行事,这就是智慧。像叔孙豹那样,对规格高不适合自己身份的乐歌毫无反应,对规格低与自己身份相称的乐歌连连拜谢。这正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而这份自知之明,更彰显了叔孙豹的学识和人品。

  【速用名言】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中庸》

  2.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

  (特约教师 李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