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的,为什么总是用“狗”自黑

作者:雷炳新

  【适用话题】幽默 从容 自黑即自保 处世方式

  在红极一时的合唱《感觉身体被掏空》里,那句“累得像条狗”不知引发了多少人的强烈共鸣。想想也是,眼下各式“狗”热翻天:高中狗、大学狗、上班狗、IT狗……我们仿佛一下子来到了“狗”的世界。

  这是一个全民皆“狗”的时代,自称“狗”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中国,国人称“狗”古已有之,“狗”文化源远流长。

  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郑国时,在东门和弟子走散了。郑国人看见孔子就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丧家之狗呀。”孔子听了,笑着说:“他说我像丧家之狗,真是说得好啊!”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孔圣人就对自称“狗”欣欣然了。

  清代画家郑板桥对画家徐渭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刻了一枚图章,上书“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用来盖在自己的书画上,以表达对这位艺术大师的仰慕。

  不只是中国,以“狗”自称是个全球性的话题。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第欧根尼也说自己是条狗。他不仅这样说,还把自己活成一条狗——他衣不蔽体,蹲在一个桶里,周围都是垃圾,把东西捧在手里吃。面对质疑,他向全世界宣告了他向“狗”看齐的决心:谁给我吃的,我就对谁好;谁不给,我就龇牙咧嘴对着他叫。他开创的学派亦称“犬儒主义”。

  “累成狗”在英文中专门有个词“dogtired”。它来自于一个久远的典故:英国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让两个儿子阿塞尔·布罗和纪亚文去追他的猎犬,谁追回的多,谁就可以在当晚获得无上的荣誉——坐在他的右边进餐。两个儿子奋力追狗,回来的时候自然比狗还累,于是“累成狗”一词随之而生。

  日本一位幼师通过网络上传了她的柴犬照片,随后有美国人把baby-talk(宝宝式破碎英语)标在这只柴犬的身边。这种明确表达情绪的方式迅速在脸书上蹿红。同时,人们发现这张狗脸放在任何东西上都毫无违和感,以至于人们看见黄色的或带有三个黑点的东西都会联想到它。“精神污染狗”由此而来,并迅速引爆了全球互联网的膜狗狂欢风潮。

  在全民自黑的年代,狗似乎成了矮矬穷的代名词。但人们为什么要自称为“狗”呢?这源于人们的自黑心理。自黑即自我贬低,自我贬低到自损的程度方可称为“黑”,或者说,自黑是一种深度自嘲。人渴望获得肯定,但很多时候,我们纯美的思想和严酷的现实一经接触便溃不成军。这时,我们便喜欢“黑”自己一把,并借机排解一下内心的苦闷。或者,我们身边不乏损友,尽管情谊不浅,但黑起人来体无完肤。这时,我们不妨先行自黑,让他人无处可黑,自黑其实也是一种自保。

  自黑能让自己释然,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是一种幽默。我的嘴这么毒却只向我自己开炮,这是一种涵养。当自黑成为一种时尚,称“狗”已不足为奇。能自黑,方从容。

  (摘自微信公众号“知识窗杂志”)

  【素材分析】从眼下各式“狗”到名人与“狗”称的渊源;从第欧根尼到“累成狗”的来由,再到“精神污染狗”的出现,“狗”称的前世今生,在我们眼前铺排开来。为什么自喻为狗却并不觉贬低?或许这与狗跟人类和谐相处且极为忠诚的品性有关。更何况,自己已黑,别人就无法再黑——自贬即自保。

  【速用名言】

  1.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语言学家 季羡林

  2.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天堂里是没有幽默的。——美國作家 马克·吐温

  (特约教师 张亚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