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如何成为中国代言人的

作者:橘子亲王

【适用话题】代言人 国宝 珍稀 重归自然

中国在国际上有两大代言生物:一是龙,二是熊猫,而龙因为在西方文化中有凶恶的形象背景,并且是一种幻想生物,在宣传效果上,远远比不上又可爱又真实的熊猫。

据动物奇异志《山海经》:“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豹或作虎。”这里的吃蛇还吸铁的猛豹,按照《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的观点,就是大熊猫,这也是我国对熊猫最早的记载。

不过古人对熊猫并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熊猫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还要归功于一个外国人。

法国传教士戴维游历四川时到一位居住在山里的教徒家做客,在他家发现一张黑白兽皮,似乎来自某种新奇的动物。几经周折,戴维委托猎人搞到了一只活的黑白野兽,饲养研究了起来。结果由于不熟悉其生活习性,还是让它死掉了。他只好剥下兽皮制成标本,写下对这种生物的研究记载,寄回法国研究。

黑白皮抵达法国时正值普法战争的重要阶段,普鲁士军队兵临巴黎城下,但这并没有打消法国人对新奇物种的好奇心。标本在巴黎公开展示后立即引起轰动,科学家和民众都前来围观这副标本,惊叹不已。

不过熊猫之所以引起轰动,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新。当时的博物学家挖遍世界也很难发现新的物种,一个法国人却轻松地在川西发现了这么一种大型奇异动物,自然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发现它的法国人才是最先长了脸的,随之,各国人才想起,熊猫是发现自中国的新生物,便将熊猫与中国密切联系起来。

当时正处于新旧交替的中国,也就将熊猫作为专有符号在全世界进行宣传。而熊猫无论是从珍稀度、造型奇异度还是受欢迎程度上看,都是能担此重任的生物。人们提及熊猫必想起中国,提及中国也多半会想起熊猫。国宝,就这样诞生了。

无论是对老盟友苏联、朝鲜,还是对新朋友日本、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新中国都有赠予熊猫的记录。而熊猫所到之地,也确实经常引发一阵一阵的中国热,成为传播中国形象的文化大使。

体型大、力量大的熊猫却常常以草、野果、昆虫、竹鼠等为食,实在是有种反差萌。有科学家认为大熊猫具备肉食动物的生理特征却不以肉为主食是因为,其身体中的T1R1的基因失活了,无法感觉肉类的鲜味。

不知肉味已经足够可怜了,更让人同情的是它们非常艰苦的野外生存狀况。由于人类耕作、砍伐等扩张和发展行为,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片竹林消亡,多只熊猫饿死,余下的熊猫被迫迁徙到山地高处难以再接近曾经的竹林。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不再批准熊猫赠予其他国家和地区,而是改为商业巡展等形式,以保护本就日渐减少的熊猫种群。

1963年,我国开始建设第一座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今天,我国已有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此外,中国已经设置了大量熊猫人工繁育基地,在四川各地如成都、卧龙等分头繁育熊猫,基地人员设法通过现代化的接生和喂养方法,强化熊猫的繁殖能力,并通过野化训练的方式让熊猫最终能够重归自然。

(摘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小编感悟】在如今的社交网络上,有“滚滚”之称的熊猫可以说是团宠无疑了,每日云吸滚滚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熊猫不仅在国内被当作国宝,出了国门更是世界人民的心头好。体型巨大却笨手笨脚,不喜肉却独钟情于竹子,可是,这些萌点恰恰也是熊猫繁衍的脆弱所在,我们要意识到,保护熊猫的任务,依旧道阻且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