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存在的意义

作者:贾琦

详细回顾“3·15”晚会后,在我看来,土鸡蛋的话题是本次“3·15”晚会中所探讨的全部问题中最具杀伤力的一项。为什么土鸡蛋颜色会更红一些?那些斑蝥黄的介绍与其說是曝光,不如说是科普。但科普的力量是巨大的。借着“3·15”晚会强大的影响力,该信息必将极大程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了解到真相的老百姓自然不会愿意花更高的价钱买一个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届时釜底抽薪,整个土鸡蛋行业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医疗黑产”和“卫生用品”都涉及产业链的问题。一个是垃圾的处理,位于某些产业链的最尾端;另一个则是原材料的供应,这又位于某些产业链的最开始。“垃圾的再利用”,本身是现代化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产生的一道工序。但由于技术和成本受限,卫生问题、安全问题,必将在这些连接环节中变得极为脆弱。这几乎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不得不面临的困境。这一问题,在短期内几乎无解。也许“发展中的问题,唯有通过继续发展才能解决”。

智能骚扰电话原本我以为重点是骚扰,但看了几分钟很快就明白过来,矛头直直指向了“隐私防护”的问题。现如今,当算法与大数据水泻般进入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隐私问题也对人过去的隐私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认为大数据收集和不断精准细致的画像一定是整个时代的趋势,但我也切实认同央视在现阶段提出质疑的必要性,即“数据的所有权究竟应该归谁?”把隐私权可用于哪些领域的权利下放给用户,把隐私权的边界把控的权利下放给用户,把隐私信息收取的开关下放给用户,这些都是可实现的途径。而具体如何实现,则需要强有力的中心部门来监管执行。

最后,我想讲一个小故事。

前些日子家里的壁挂炉坏了,总是在漏水。请师傅来修,师傅本来说简单,但看了一会儿又改了主意,说必须大修。我觉得很蹊跷,但又不太懂得应该如何交涉,最后乖乖交了钱,恭恭敬敬把师傅送出门去。安慰自己,起码修好了。我想,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体现。对方是专业人士,我们是寻求帮助的消费者。问题的严重性理应由对方判断,而关于对方有没有全力以赴,是不是“坑”我们钱了,我们无从判断,只能选择无条件信任。

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发达,高度分工的社会。人与人不同职业的差异之间,有着巨大的信息鸿沟。消费时我们在鸿沟这头,而工作时我们在鸿沟那头。我们处在这样的社会,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去判断对方是不是在蒙我们,我们所依赖的,只能是基于对行业规则的信任,对职业道德的信任,对看不见的手的信任。

你有足够的理由担心,但你只能选择信任。你把电器交给不认识的人修理,你把身体交给不认识的人诊治,你把孩子交给不认识的人教育,你把安全交给不认识的人保护。这是我们处于这个时代所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但是,在所有人安心做鸵鸟时,必须有人抬起头,神经质般地盯着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并警示其他人把头从沙子中抬起来。“不要太过分,总有人在看着你。”这句话将说给每一个工作时的个体。

而这,也是“3·15”和媒体存在的意义。

(摘自微信公众号“IT爆料汇”,文章有删改)

【适用话题】信任;敬业;监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