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记

作者:张宗子

我学作旧诗,是因为杜甫。杜诗的沉郁顿挫,是思想内容上的,也是句法上的。我花了几年时间,去学写近体诗,尤其是七律。

学作旧诗,我的感觉,最好是先找一个和自己投契的大家,把他彻底吃透。这个大家的诗,也不必全部精读——当然能全读更好,只选有代表性的几十首上百首,细细揣摩,看他有了题目,如何下手。读罢首联,先不往下读,想一想,看他后面怎么接。读罢前三联,注意看他怎么收。如果他前面起得高,接得顺,展得开,你就要想该怎么收。然后看他和你所想是否一样。如果不同,看看谁更好。

有一个大家做底子,后面就好办了,参以诸家,转益多师。学谁,不学谁,这和交朋友一样,总归要看和自己是否投缘。

有人写诗从宋诗入手,也有从清诗入手的。我自己,从唐诗入手。从唐诗入,比较容易,虽然单纯,品格很高。关键是,近体诗,唐人在小技巧上,不如后人那么讲究,学起来相对简单,不会因为过于专注于技巧而忽略了境界。诗,和所有艺术作品一样,毕竟思想境界是第一位的。

七律这一体裁,王维是第一个大师,气势、个性、章法,都有了。作品虽然不多,开创之功,相当于爱伦·坡之于侦探小说。杜甫当然是集大成者。字法、句法、结构、气派,以及思想的缜密和深刻,感情的沉郁,风格的雄浑,色彩的鲜明,使事用典的方法,都得学。李义山是写心事的高手,不像老杜那么直接。小杜清新华丽而不浅薄,写得轻快,却又耐人寻味。

晚唐人感情细腻,描写亦然。老杜说的诗律细,用在他们身上最合适。温庭筠、韦庄、罗隐,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果说老杜是交响曲、钢琴协奏曲,他们则像是精致的奏鸣曲和室内乐,小而精美,而且缠绵。

二陈是杜诗正宗,陳与义尤其好。他有杜甫的雄浑和精练,有时比杜甫还精致,但深沉不如,局面当然更不如杜甫的博大。

金元人的七律,凡出大家之手的,都境界开阔,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元好问的不同是吸取了苏黄的长处,又能上追杜甫,就深了。

王安石学问好,见识高,恃才负气,他的七律自是一流,但非常硬,很难学。清之钱谦益,风格最像老杜,尤其是他学问深,不论写什么,都能所向披靡。他又有老杜少有的绮丽缠绵一面,显然从温李那里得益甚多。

近体诗中,五律最容易作,但易流于肤浅。要么学王维,言近意深,要么学杜甫,炼字炼句。中晚唐七律作不好的,全都去作五律了。宋人五律,荆公作得最好。

绝句其实是比律诗难的,写容易,写好不容易。因为短,不容作者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个痛快。意思要超逸,要有余韵,字句要节制,这有多难。

我喜欢写绝句,但奇怪的是,一写就写成了一组。细想原因,恐怕不单纯是要说的话多,一首里不足表达,而是没本事把一首绝句写得神完气足。

至今不敢作古体诗,原因在于对魏晋南北朝各家,还读得太少。唐人《文选》烂熟,五古作得好的很多,七古作得好的,就少了。

(司志政摘自《花屿小记》百花文艺出版社)

素材任意门

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指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篇幅长短不限,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诗经》《古诗十九首》、魏晋诗歌、汉乐府等都是古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近体诗主要包括绝句、律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