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要会说有用的“废话”

作者:向阳

中学生要想写出好作文,你写的文字,必须得有用,必须能给人审美愉悦。这就要求从形式和内容进行审美创作,要善于说有用的“废话”,为文章增色。特别是写叙述类,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更要注意使用“废话”式的“丰满”性描述语言。中学生写一般记叙文,亦是如此。

所以,就记叙类作文而言,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叙事要“废话”出曲折

如果让写苹果的故事,则按事件起因、经过、结局写,像记流水账,一下子就摘到了,虽把事情写清楚了,却味同嚼蜡,平淡如水,能让人产生审美愉悦吗?散文《驿路梨花》的“苹果”就不是一下子摘到的。文章在反复颠覆“我”和老余对茅屋主人的推测中设悬解悬展开。设悬解悬再设悬解悬相对于直接呈现结果看似“废话”,却能吊读者胃口,能紧紧抓住读者心理,激发阅读兴趣,才能理解“驿路梨花处处开”的真正内涵。写作文,你不用必要的“废话”把文章写得像山一样有起伏有波澜有曲折,不合读者审美心理,读者就不会买你的账。这里的“废话”就是指要有曲折的情节。

如曾出现在中考短文阅读中的《我最恨的那个人去了》就写得很曲折。

“我”高中分科时,二人爆发了第一次激烈的冲突,作者这样描写:

“不许读文科,你去读理科。”

“是我读,不是你读!”我第一次开始顶撞他。

“理科学的是真本事,老子要你读你就得读!”

“不!”我坚定地回答。

“啪!”我脸上一阵火辣。我咬着牙齿,将拳头高高举起。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他,他咆哮着将我拖到院子里,命令我跪在七月的骄阳下,直至昏倒在地……

……

最终“我”仍然选择了文科。

第二次冲突,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我”选择了中文。父亲竟然从千里之外星夜兼程地赶了回来让“我”学法律并威吓“否则不提供生活费用”。“我”断然拒绝,如愿以偿地考入北京一所著名大学。

第三次冲突,是大三那年,“我”恋爱了。他调查了女孩的所有背景,下令“我”停止这场恋爱。“我”坚决不答应。“我”砸坏了他办公室的所有物品。

第四次是“我”内心情感的冲突,与现实的冲突。“我”对爸爸痛恨未消却收到他发给“我”的邮件。邮件内容让“我”恍然大悟,可他在“我”的怀中悄然离去了。

第五次是“我”曾经的理想与现实做法的冲突。“我”理解父亲,放弃了保送读文学研究生的机会,报考了另一所大学的法学研究生。

文章五次冲突,形成五次曲折,把读者步步引入了作者设置的情境,也会荡起情感涟漪,形成次次共振。读后,如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的独立与倔强,父亲用“蛮横”表达爱的倔劲儿。这便是曲折带来的审美效应。

叙事要“废话”出枝蔓

中国盆景,讲究盘虬卧龙、婀娜多姿、旁逸斜出,写文章也一样。比如小说,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除了讲究波澜,埋伏笔,设悬念外,必要时还得插叙、补叙。如果记流水账,采用线性思维,从去摘苹果到最后摘完苹果回家这样写,就有点像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了。《变色龙》作家契诃夫就是把事儿折腾过去折腾过来,用“废话”曲折出了枝蔓。明明是同一条狗,通过奥楚蔑洛夫的嘴,一会儿是野畜生、疯狗,一会儿是名贵的狗,一会儿又变成了野狗,一会儿又称赞它还不赖。狗的称呼的变化如同盆景主干的弯曲(拐点),每一弯曲处则旁逸出一枝蔓,每一枝蔓牵连出代表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物,组合起来就是当时俄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形成社会背景,衬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一家生活拮据时把于勒当福音,多么盼望他归来。因为他,二姐终于找到对象,促成全家到哲尔赛岛一游。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船上遇见了他,父亲母亲却不敢与之相认,改乘圣玛洛船躲避。在主干“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上伸出两条枝蔓:一是插叙他的浪荡子身世,二是插叙他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两条枝蔓斜出,一改单调的直立式,而变得摇曳多姿。这两条枝蔓似乎也是“廢话”,但确能揭示时代背景,利于刻画人物性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感,但都是紧紧扣住“乐园”展开。我们中学生平时作文,可尝试学习插入相关事件。只要不喧宾夺主,文章将不仅有长度,还会有宽度、美度。

写人叙事,两样“废话”出丰满

(一)写人,多写描摹“废话”更传神。

叙事需必要的、有用的“废话”,写人同样如此。我们来分析课文《范进中举》第五段,这段写范进发疯,可谓小说最精彩处。写他的疯态就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发疯过程也很有层次:昏厥→疯跑→踹进泥塘→疯走在街上;还用细节描写渲染:写发疯动作细节,有“拍”“踹”“跌”,并且作者抓住他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语言“我中了”反复写加强渲染。写范进就写范进,作者还写老太太、报录人和邻居以及众人反应做侧面烘托。一个人发疯,作者“废话”出了一个鲜活的疯人形象。由此启示我们,写人,如何让“人”活起来,当多回忆联想,多问问自己:这人外貌怎么样,他说了哪些最能表现心态的话,有什么样的神态,做了哪些经典动作,他做的典型事件如何把过程分解,他周围的人有什么样的反应……这样,文章得以延展,“人”就会丰满鲜活起来。

我们来看一普通学生用调侃语调写自己妈妈的作文片段:

她每个月的工资也有好几千元,却有个癖好——为点儿小钱争得脸红脖子粗。她很吝啬,尤其对自己,好东西不吃,常常指着咸菜说:“这就是我的最爱。”她爱美,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会羡慕半天,回到家却说:“太贵了,太贵了,不值!”偶尔从小店淘件衣服,回来还要得意地说:“我总是这么有气质,穿什么都好看,名牌衣服和这有啥区别?”

短短百余字,概述与详细描写结合,抓住神态、语言、细节描写,把老妈的“癖好”“吝啬”“爱美”特点写出来了,如见其人。为后文写她的爱家品质做铺陈,令人信服。

写人,重在把“人”写活,如见其人。

(二)增加写景“废话”更豐富。

如果是写人叙事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则考虑与主题关系,对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等的作用。如《孔乙己》第11段首句“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许穿上棉袄了”。既交代了时令季节,天气特点“凉”,也预示孔乙己因遭遇人世间的“凉”即将“用手慢慢走去”,离开人间。

以下是学生丁利鸿平时作文《晨跑》片段,写一天她与大嫂晨跑的事:

等她追上来,我又撒腿就跑了。

念她刚生二胎,体力不支,我停了下来。她跑过来,对我说:“利鸿,记得,我锻炼前是一百零九斤。”

我看见此时的她,皮肤白里透着一股足赤的红。她的眼睛,我特别喜欢,总是透着那股精气神。

我们站在彩虹桥上,看着两边的滨江路,风一吹,江边的杨柳树舞了起来,婀娜多姿,生机盎然,我仿佛闻到了生命的气息。看了一下手表,现在才早上7点,夏日綦城风景果然不一样。早晨的江边一股风吹来,让我感觉到一丝惬意。红彤彤的太阳也开始缓缓升起……倒映在綦河,波光潋滟,加上天上水中的蓝天白云,配以两岸高楼大厦,比《记承天寺夜游》所描述的还空明。可大嫂提议说今天我们就跑到这里吧,回家吧。……

晨跑,仅仅只有几十分钟,但作者有机融入景物描写,不但写出了夏日綦河风景之美,还写出了自己锻炼的愉悦,与亲人的融洽。

描摹景物,重在描出如临其境之妙。比如,一个不起眼的小石潭,“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还要与同游者“伐竹取道”。但他却“废话”出了一篇千古名文《小石潭记》。百草园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可鲁迅写出了层次感、美感。我们写景,也应向他们学习,多问问自己:我眼前的景应采用什么顺序观察,可写哪些感官感受,采用哪些角度(如动与静,正与侧)做细致描绘呢?我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怎样做到情景相融呢……

在平时阅读中,要注意揣摩、收集、归纳写景的方法,文中景物与人物心境、主题、情节的关系。把景物描写自然融入自己的作文中,作文更丰满,表情达意能力更强。

所以,中学生作文,尤其是记叙文,除审题、立意、选材等外,一要在结构上下功夫,注重情节一波三折,注重多种叙述方式的运用,使文章摇曳多姿;二要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下功夫,采用多种描写方法,使读者如见其人;三是不论写人叙事作文中的景还是写景类作文中的景,都要注重多种角度描摹,使读者如临其境。做到这三点,可能就需要你在“骨感”叙述中,加上上文提到的种种“废话”。“废话”传达出你的微妙情感,让读者产生审美愉悦,便是有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