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新题:时光的回声

牟维和 陈立芳

【原题回放】

回首过往的岁月,在时光的深处,是否有一个声音一直潜藏在你的心底,当初听到的时候不以为意,没想到它早已储存在自己的心里。它或许是老家槐树上的真真蝉鸣;或许是奶奶的一句细心嘱咐;或许是好友之间一句稚嫩的誓言;或许是老师的一句谆谆教诲……

请以“在时光的回声里漫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导航】

这道命题作文题目中“时光的回声”限制了选材的范围,可以指真实可听的声音,也可以抽象为某种物质现象,如可由具有历史感的物件或民俗活动来感知文化的丰韵等;“漫游”本义是随意地游走,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回忆和追溯,那么整个题目的类型就属于回忆往昔生发感悟型,写法上可以借由某个景物展开回忆,描写具体的声音画面,继而表达情感,也可以幻化想象,借由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来探知历史的脉络或者文化的传承,当然,后者写起来更有难度,但格局更高一些。

【佳作示例一】

在时光的回声里漫游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 阎姿彤

在一卷诗经里,看平凡万物的珍贵;

于一轮皓月下,观岁月山河的光芒。

——题记

薄薄的月光似是一抹秋霜,清冷无声,铺满了夜色中的小院。我倚着窗棂,轻声吟诵着古老的《诗经》。

恍惚之间,我竟然乘着那朵静夜开放的莲回到了三千年前。我清晰地看见树林的背影在风中摇晃,沙沙作响。在超越时空的古老森林中,梅花鹿的犄角在羊齿草丛中掠过,薄薄的青苔上方闪耀着萤火虫星星点点的光芒,鱼儿在蜿蜒的河水中吟唱……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这里的,但现在整个世间似乎只剩下我与森林的沉语。我在这回声交织的时光里漫游,继而又躺在河边的灌木丛里静静地等待着天明。萤火飞舞,长夜漫漫。

我闭上双眼,却听见了轻和的吟诵声传来:“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是一个女子劳作时的低吟。繁茂的葛藤在山谷中蔓延,一如这古老森林的夏,清明而绵长;黄鸟于丛林间自由飞翔,它们飞过林间叶隙,无拘无束地往返于密林深處,不知不觉中牵动了女子想要归家的心愿。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静谧中又传来了那个声音。葛藤如此逶迤,延伸至山谷,兀自生长,不问流年。煮葛抽丝,布还未织完,归家之心只得暂且放下。继续割了葛蔓,生火蒸煮,织成粗细各异的布匹,做成衣裳常穿在身上,其乐无穷。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忙忙碌碌,不觉间到了岁末。当一切安排妥当后,她终于有了空闲,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家看望父母,心中的激动便无以言表,穿着洁净的衣服,绾起发簪,风姿盈盈地走在了探望父母的路上。

睁开眼,突然发现,我已经不在古老的森林,而那位轻吟的女子,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她的吟诵,如同朝阳,照在脸庞,似乎是那朵莲花抖落的花瓣,一晃,便过去了千年。

时间倏忽,千年已过,而我也已然漂过三千年前。如期吹过的时间之风,细心地拢上这一捧平凡的日子,在来来往往的历史中,没有了烦冗,年复一年,只留下了简单。

再睁开眼,已是黎明。醒来时,不再记得古老森林的真正面貌,不再记得静夜的莲曾将我带向了何处,也不再记得那个采葛织衣的女子,唯有梦中她一字一句吟诵的《诗经》掠过熙攘,流入我的心中。

名师点评

《葛覃》是《诗经》中的名篇,作者借这首诗,演绎了一个穿越回三千年前的情景故事,一方面展现了“我”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将《葛覃》这首诗所传达出的愉悦感重新进行了解读。文章对于诗歌中的环境做了细致描写,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衬托了女主人公纯洁、真挚、朴实的个性。

【佳作示例二】

在时光的回声里漫游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 吕易欣

那是我第一次在博物馆里见到真正的编钟实物。

古色古香的木质围栏,矮矮地围了一圈,似是在向面前的这一套大型编钟俯首致敬。雕花的木架在那套编钟两侧做了三段支撑,横放其上的是横梁状的长木。一个个造型别致的青铜器挂在上面,一排排钮钟、南钟、甬钟,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小锤敲过,或低沉,或清脆,或厚重,或轻灵的声音,在展厅渐渐铺展开,而后碰到了墙壁,回声在展厅悠悠回荡,唤醒了那些在时光里沉睡千年的声音。我在时光的回声里开始漫游,回到了过去,眼前的一切跌宕变化……

我看到一个男子,他身着长袍走进雄伟壮观的宫殿,眸子里是藏不住的期待。终于,侍女开始用小锤轻敲编钟,那声音或厚重,或轻灵,承载着春秋齐国的强大与骄傲。乐声在厅里不断地回响,一队队歌女唱着,一组组舞女舞着,百鸟朝凤一般……他看得如痴如醉。编钟的乐声,似乎把他带到了他理想的国度。而乐曲的回声,一次次荡涤着他的心灵。曲终,他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喃喃道:“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这样美妙的乐舞和精美的编钟,不久之后便掩埋于岁月的沙尘,编钟的回响也隐匿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57年——

第一套编钟出土了,虽历经岁月沧桑,它却依然完好。音乐家们赶来,敲击着它,敲出了一曲《东方红》,它尘封千年的乐声再度响起。在广袤的大漠上,在氤氲着人们激动情绪的夜晚,“东方红一号”循环播放着它奏出的乐曲,升上太空,遨游天际。恢宏大气,是昔日诸侯国的繁华;清脆悦耳,是如今升入太空的欢喜。像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我听得痴迷了,看得陶醉了。激荡人心的旋律响彻寰宇,人喜了,时光重了。

时光流淌,我看到插在香港这片土地上的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徐徐上升,编钟的奏乐庆贺着;我听到奥运赛场上“金声玉振”,编钟的奏乐自豪着……在五千载转瞬即逝的时光里,编钟的乐声经久不息地回荡着,在时光的回声里漫游。忽而觉得,华夏儿女的智慧,宛若繁星在神州大地上闪烁着,在世界上闪烁着,永不泯灭……

眼前的场景渐渐复原,钟声依旧,但时光的回声,仍在响着。

名师点评

文章以典雅、深沉的语言描述了“我”漫游时光的经历,几千年前编钟奏响了诸侯国的强大;几千年后编钟又奏响大国的繁荣富强。钟声回荡,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唯有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停歇,时光的回响也将继续奏响。文章以编钟为描写对象,在回顾历史、放眼当下、展望未来的叙述中给人带来深深的启发,思想深刻。

【佳作示例三】

在时光的回声里漫游

□山东省淄博市遄台中学 宋佳音

充斥在我儿时记忆里的那些熟悉的、美妙的声音,不辞辛苦地穿过时光的长河,又在我的心湖上荡起圈圈涟漪,仿佛是对着远方绵绵的青山远黛吆喝了一嗓子,它总会亘古不变地,报以你颤悠悠的回声。

叫賣,小调,是我儿时所熟悉的声音。

在我儿时便定居于此的老街里,不管是暮春、盛夏、初秋抑或是深冬,总回荡着各种叫卖的声音,如唱歌一般,尾音颤颤的、脆脆的,不经意间便勾起了人们心中的安宁与幸福——毕竟,在老街生活了这么多年,少了这些叫卖声,总觉得生活像是缺了些什么呢。

“卖江米——粽子——”老妇人颤悠悠的叫卖声如她竹篓里的江米粽子一般,自带着香香甜甜的糯米味儿。那叫卖声仿佛吴侬软语,带着抑扬的小调,像柔婉的南方女子在抱着琵琶唱评弹。那声音,在这座北方的山边小城里,显得很是特别。那老人,从我记事起就在老街卖江米粽子了,她那醇醇糯糯的叫卖声,是我从小听到大的,如同老街的一样标志,也是我整个童年所熟悉的声音。

鸡鸣,犬吠,是永远忘不了的记忆。

楼前王奶奶家院门轻掩,胖胖的老母鸡在院里的沙地上欢快地蹦跳着,时不时发出“咯咯哒”的心满意足的叫声,身后三两只金黄绒毛还没退却的小鸡雏便也叽叽叫着。毛茸茸圆滚滚的小家伙们拱着羽毛蓬松的母亲,我们几个孩子看得都痴迷了,恨不得抱一只小鸡回家,让它在自己怀里叽叽地叫。

小时,我和年龄相仿的孩子们最喜爱跟在那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黄狗后面,不知疲倦地跑着,闹着,笑声碎了满地。我也曾大着胆子,同伙伴们跑进山林里,在半山腰摘野果。大黄狗也温温驯驯地跟着我们,做起了我们的“保镖”,时不时朝四周吠叫几声,犬吠便在静谧的山间四溅起来,好似石块跃入静潭,荡起圈圈涟漪。

那时,小鸡雏和大黄狗,便是我们儿时最好的玩伴,它们各不相同的叫声,是我童年最温馨的声音。

呐喊,呼唤,童年的声音总在心间回荡。

我们总是乐意去爬山的,那山就是我们儿时的乐土。上了半山腰,有座二层木亭,雕梁画栋,亭角翘翘。上了顶层,便能俯瞰半座城的景。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大山深处有神仙,进了山要拜神仙。因此那时我们几个总会站在亭上,用手握成喇叭,亮着稚嫩的童音,对着山下那一望无垠的田野大喊道:“喂——神仙啊——你在哪里啊——”大山却也不回答,只是同样脆生生地问我们:“你在哪里啊——”

我们日日在外面疯跑,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即使日薄西山,也不愿回家。待到月挂林梢,天幕仿佛笼上了缥缈的黑纱,大人们便打着手电,有的从黑黢黢的楼洞里探出头来,有的跨过平房的门槛,打开柴门拉长嗓音大声呼唤着:“回来——回来呀——”孩子们便在密密匝匝、此起彼伏的呼唤声中,互相道个别,如倦鸟归林般飞入家门都不见。

如今离开了山脚下的那座小城,幼年的伙伴也早已四散分离,只是,那童年时的声音时常在我耳畔响起,好像跟着我穿过了时光的长河一路走来,从此岸走到了彼岸,从儿时走到了现在。那令人心安的叫卖声,熟悉的鸡鸣狗吠,大人唤我们归家的喊声……我仿佛又听到了那时对大山天真而又烂漫的呼唤,颤颤悠悠,一字一句,亘古不变地,都回荡在我的心上:“神仙神仙,你在哪里啊……”

名师点评

读罢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不容小觑的,丰富且巧妙的词汇、灵活多变的句式、细致生动的场景描写共同构成了这篇佳作。作者通过回忆儿时的几种声音,细细描画了那些声音出现的场景,每一个场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在读者眼前发生,尤其是对大山喊话这一场景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沉稳的文风,接地气的表达,成就了这篇文章的文学美感,例如在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用寥寥几语,就将家长找寻孩子,孩子告别归家的场景写得无比生动,用词简洁却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