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葫芦”

今天,一上完写字课,妈妈便提议我们一起来做冰糖葫芦。她一脸自信地说:“你和姐姐做造型,熬糖我负责!”

我兴冲冲地端出了水果,用橘子和草莓做了一只兔子,又用橘瓣做头发,用草莓做红脸蛋,用香蕉做身体,做出了一位“老奶奶”。

一旁的妈妈按照网上的教程,往锡纸盒里加入一些水,又以2 ∶ 1 的比例放入白糖,然后加了两块冰糖,接着就把盒子放入空气炸锅。过了十来分钟,心急的妈妈把盒子拉了出来。她皱着眉头,小声嘟囔:“怎么没变化呀?”我凑过去一看,只见白糖沉到了盒底,冰糖滚到了角落,它们都没溶化,水里连一个气泡都没有。妈妈把盒子塞了回去,继续加热。又等了大约二十分钟,妈妈再次检查,发现盒子里只有三三两两的小气泡,冰糖还坚挺地“站立”着。白糖虽然消失了,但糖水看上去很稀薄,完全不是我们期待中的样子。

“不行,我得换个法子!”妈妈说着,把糖水全倒进了锅里,用小火慢慢熬,原本透亮的糖水很快就变得微黄了。可我们还没高兴多久,糖水一下子就变黑了,还咕嘟咕嘟地冒起了棕黄色的气泡。糟糕,它煳了!

妈妈一边抱怨着网上的方法不管用,一边重新准备白糖。这一次,她决定用“速成法”——用微波炉加热一分半钟。一分半钟很快就过去了,妈妈急匆匆地把装水的盒子拿出来一看,糖水微黄,冒着细细密密的气泡。“妈妈,成功了吗?”我兴奋地问。“看着有点儿稀,可能是微波炉的功率不够。再来一分钟!”然而,一分钟后,迎接我们的却是一炉子的浓烟……唉,又焦了!

最后,我和姐姐只好把“葫芦”吃了。这下你知道我的作文标题为什么叫“失败的‘葫芦’”了吧?因为没有“冰糖”呀!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四(9)班

指导老师:林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