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子

即使过了2500年,现在孔子的影响依然远大。从小,我们就对无数有关孔子的至理名言烂熟于心,可他的形象在我们心里是模糊的。孔子是谁?为什么他是唯一的“孔圣人”?为什么大家都对他顶礼膜拜?读完李长之所著的《孔子的故事》后,一切豁然开朗。

孔子是一个伟人,他饱受挫折,最后成长为大才。小时候,他的父亲亡故后,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那时没有什么玩具,除了玩乐,他还学习祭祀、行礼等礼仪,礼和仁早早就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

孔子为人谦逊,一生提倡仁义,而仁就是爱人。爱人,不是空洞洞的假慈悲,而是对老百姓真正的关怀。此前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而孔子不收有的学生费用,仅收几块腊肉。他提倡“有教无类”,为“庶民”求学首开先例。试想一下,如果受教育始终只是贵族阶级的特权,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坐在教室里呢?

孔子一直为老百姓着想,可在乱世争霸时期,这种想法很多时候不现实,因为在一个平庸的君主看来,这只是文人天真的愿望,不足称道,而在贤君眼中,老百姓只有丰衣足食,才不会发生农民起义,换一个角度讲,只要老百姓丰衣足食,就有税可缴,国库充足,“文景之治”就是例证。

虽然孔子的政治抱负始终没有实现,但是他因材施教,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之久,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为《论语》一书,直到现在,依然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看书有点累时,孔子的话萦绕于耳畔:“学而不厌。”在深入书中不能自拔时,孔子赞许地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的思想如天上的繁星,在中华文明中开枝散叶,温暖着每一个角落。

指导老师 锦 心

名师点评

本文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小作者对孔子的理解非常深入,使人对孔子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文章引用得当,例证充分,巧妙引用孔子的名言,来证明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小作者还通过孔子不收学费一事,说明其“有教无类”的理念,使论证更加充分,突显了出色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