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他金戈铁马半生,身为武将却嗜书如命;他巧妙上演一出“杯酒释兵权”,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手握兵权的危机。他就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在众多有关宋太祖赵匡胤的趣闻轶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嗜书如命的故事。早年,赵匡胤为后周大将,跟世宗柴荣平定江淮期间,有人向世宗告密,说赵匡胤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里面装的都是金银珠宝。世宗闻言大怒,立刻派人去查,却发现车中运载的只有几千卷书籍。

世宗问赵匡胤:“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答道:“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由此可见,赵匡胤虽为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这就合理解释了为什么在他的治理下,宋朝经济空前繁荣,宋朝老百姓过着富庶的日子,而宋文化也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深深影响着后世子孙。

安史之乱之后,在长达200年的时间内,诸侯割据,军阀混战,而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这种局面,重新恢复了中原地区的统一,使局面安定下来,这不仅为宋朝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举考试中,宋太祖赵匡胤创立“锁院制度”“弥封制度”,严防出题人、监考官、阅卷人等与考生串通作弊,以知人善任为原则,为大宋选择优秀人才。“弥封制度”也是今天密封试卷的起源。

宋太祖赵匡胤喜欢研究小发明,宋朝的官帽就是他的杰作。赵匡胤早年发现有的官员在早朝时偷偷聊天,于是就将官帽进行改造、创新,在帽子两侧引入长翅,这样官员只要一动,长翅就会相撞,被处于高位的赵匡胤发现,有效防止了官员开小差。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值得世人学习。

通过陈桥兵变,赵匡胤登上历史舞台。他是将,能横扫千军、运筹帷幄,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他是帝,能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为宋朝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打下基础;他是君,爱民如子、减轻徭役,成为民心之所向。这就是我所了解的宋太祖赵匡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许在他的生平中还有许多事迹等待我探寻。

指导老师 梁 辰

名师点评

好一个鲜活的宋太祖形象!小作者引经据典,由浅入深,再现了一位有大智慧、好学勤政的“标杆型”帝王。无论引用逸闻趣事还是历史典故,文章都紧紧围绕中心思想来写,可见小作者平时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涉猎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