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坊传奇

当迎春花盛开的时候,“锦衣坊”绸布店开张了。它独特的门面十分引人注目:从远处看,是传统的中式建筑;走近了细瞧,大门两侧的柱头和墙上的浮雕又带着点儿西洋味道。那高挑的拱形门廊可不仅仅是为了气派——如果遇上坏天气,行人们可以在门廊下暂避雨雪。

进了店门,随处都能看到蓝子谦和艾薇苦心经营的成果。店里的每处细节都安排得那么周详、暖心,令客人们情不自禁驻足停留,挑选称心的布料。

一楼大堂分为前柜和后柜:前柜主营青、蓝、白布,物美价廉;后柜则以经营中高档布匹为主。

二楼也分为前区和后区:前区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名贵面料,江浙的丝绸、四川的织锦、东北的皮货……称得上琳琅满目;后区有成衣展示,顾客可以在这里定制各式服装——蓝子谦特地从杭州请来了三位手艺精湛的师傅,方便更好地满足女宾客们定制高档旗袍的需求。

蓝子谦还效仿父亲蓝煜的做法,把三楼布置成小型服装展厅,除了展示中式藏品,偶尔还摆些男女洋服,这着实让京城人开了眼界。

得知“锦衣坊”经营得不错,蓝煜坐不住了。他和夫人悄悄地来到北京,事先没透露一点儿风声。

蓝煜和夫人循着地址找到“锦衣坊”店铺,他们抬头仰望别致气派的店面,心里不禁暗暗赞叹。

二人拾级而上,只见四位伙计微笑着为他们掀开了门帘儿。蓝煜夫妇也算是见多识广,可遇到这阵势也不免有点儿受宠若惊。

夫妇俩来到店里,只见柜台前人头攒动,人们忙着挑选和购买喜欢的布料,个个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

再往里走则清静了不少。一位中年伙计热情地迎上来,请二人落座。伙计斟上热茶后开口问道:“您二位想买点儿什么?”

“听说贵店的好料子不少,能否给我们推荐推荐?”蓝煜边说边向夫人挤了挤眼睛。

蓝煜把柜上的面料几乎看了个遍。他故意板着脸对伙计说:“这些料子都不太合我的心意,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您可以上二楼再选选,楼上有专人接待。”伙计的语气还是那么温和、热诚。

二楼的装潢更加富丽气派。一位精干的老伙计陪着蓝煜夫妇把柜上的布料细细地看了一遍。蓝煜不时询问各色面料的产地和特点,老伙计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

此时,一位身着钴蓝色旗袍的漂亮女孩儿领着十几个发色各异的外国客人走上了楼梯。看着大厅里陈列的旗袍样品,他们的眼睛里满是兴奋。

“洋人也喜欢旗袍?”蓝煜问老伙计。

“是啊!好东西谁都喜欢。店里请的杭州师傅手艺了得,做出的旗袍品相在整个京城里都称得上是顶尖儿的,每天都有客人慕名而来。听师傅们说,他们缝制一件旗袍,少说也得百十道工序。”老伙计的语气里透着自豪。

突然,一阵喧嚣声从楼下传了上来。蓝煜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黑衣汉子单手托着块蓝布,正在厅堂里大声嚷嚷:“各位,这是家黑心店,专门以次充好,大伙儿可千万别上当!”

坏了,这是市井无赖捣乱来了。蓝煜不禁心里一沉。

“这位客官,请问你有何证据说我店里卖的布是以次充好?”蓝子谦拎起一匹蓝布,从柜台后面缓缓地走了出来。

“这布掉色!我老婆洗了一水,手都被染蓝了!”黑衣汉子的情绪越发激动。

“伙计,备水!”说着,蓝子谦“刺啦”一声熟练地撕下一块蓝布,递给了伙计。

伙计把布放进冷水盆里使劲搓洗,围观的人都睁大了双眼,紧盯着盆里的水。

伙计把蓝布揉搓了将近10分钟,盆里的水依然清澈见底。

人们抬起头,想看看那黑衣汉子的反应,可那人早已没了踪影。

“各位主顾,今天既然遇到此事,我不妨就说说‘锦衣坊’面料的独到之处。店里的面料不论贵贱,都是我到各地名作坊定制的,质量大家尽管放心。刚才那人所说掉色之事,纯属无稽之谈。这柜上的布,上市前都得在布窖里存放半年以上,为的是让染料渗进纱线里,用我们的行话说叫‘闷色’。只有经过‘闷色’的布,色泽才会更均匀,还不易褪色……”

“说得好,子谦!做生意就要诚信经营,以质量为本。”蓝煜夫妇拍着巴掌从二楼走了下来。

蓝子谦和艾薇在花好月圆之时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默契配合,把“锦衣坊”的生意越做越大。凭着货真价实的产品和细致周到的服务,他们的业务很快就走出京城,发展到了全国各地。

当时,质量不高的洋布、洋纱在市场上大肆倾销,国产面料市场濒临衰亡。夫妇俩深思熟虑后,决定投资兴办“锦衣坊织布局”,要生产出质优价廉的面料来抗衡那些劣质舶来品。

开办纺织厂对蓝子谦夫妇来说是平生第一遭,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这次咱们算是殊死一搏,不知结果如何啊。”蓝子谦的语气里含着些许担忧。

“子谦,你当年为我做旗袍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只想把旗袍做得无可挑剔,让你喜欢。”蓝子谦握着艾薇的手轻声说。

“那我们现在就只去想如何把面料做好,让百姓们喜欢!”

蓝子谦望着眼神中写满坚毅的艾薇,心情豁然开朗。

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面料,夫妇俩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织机,招聘了技术工人。此外,他们还请来老师傅严把原料关。这些老人家只认质量不认人,有回竟拒绝了蓝煜推荐的棉纱。

“锦衣坊织布局”生产的面料质地均匀、色泽柔和,不但结实耐用,花色也很丰富。凭借着出色的品相和低廉的价格,“锦衣坊面料”很快就闯出了名声,成为市场上的俏货。

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锦衣坊面料”更是渐渐成了一面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不论何时,“锦衣坊”总能满足人们心中对美好的想象,大家都以能拥有一件“锦衣坊制造”的衣物为荣。

蓝子谦和艾薇为此更加潜心经营,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培养人才,他们设立了多项基金,扶助贫寒子弟学习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其中不少学子日后都成了赫赫有名的实业家。

每逢学子们毕业,即使再忙,夫妇俩也会到场祝贺。看着一张张朝气昂扬的脸,夫妇俩从心底里感到宽慰。

“瞧这些孩子的精气神!他们出息了,国家的未来就更有希望了。”蓝子谦挽着艾薇,豪情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