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时候,有一位音乐家,名叫郭茂倩,他从小就喜欢吟诵诗歌。长大后,他收集了多个朝代的歌谣,并将这些歌谣结集成册,取名为《乐府诗集》。这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诗歌总集。
其中,他找到了一首令人鼻酸的歌。有一个男孩才十五岁,就被征召去打仗。等战争结束,他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家人都已不见,家,也不再是家了。
在另一首歌里,他听到了一个女孩正在织布机旁叹息。原来,她的妈妈不想一个人生活,所以迟迟不肯为她议亲。后来,妈妈终于答应帮她安排婚事了,但此时年轻男子都上战场了……
还有,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也是一首歌谣。
还有一位思乡的将军,在军营里高唱:“阴山脚下的敕勒川啊,有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一阵阵风吹过,便能看见低头吃草的牛羊……”
身经百战的曹操,手持长矛,望着滔滔江水、皎洁明月,即兴唱起了“短歌”。
还有一个游子要远行,母亲拿出针线为他缝衣,心里担心儿子不能早日回家,便将衣服缝得密密实实的……
郭茂倩想:“一本诗集里有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啊!”
击壤歌(夏商民歌)
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
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各个部落因为懂得“选贤任能”,推举真正贤明的人扛下重责大任,开创了太平盛世。而以民为先的尧帝,尤其关心老百姓的感受。
据说,尧帝立了一张大鼓,只要百姓有话想说,就可以去敲击这张鼓,请尧帝聆听心声;他还植了一棵大树,只要百姓想发表言论,就可以尽情地在这棵树下畅所欲言,同时他也会邀请大家一起聆听、关心。
在乎百姓的尧帝,甚至微服出巡,以便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真实的生活情形。有一天,他走在田野中时,看见了一位老人正一边敲着地一边唱着歌:
“太阳一从东方升起,大伙儿就全都出门劳动;太阳一从西方落下,大伙儿就陆续回到家中休息。如果觉得口渴,就寻觅水源处,自己挖井取水来喝;每日三餐也都是自食其力,辛苦耕耘收获来的!平时的生活就是这么怡然自得,尧帝推行的‘无为而治’,不仅让老百姓活得轻松自在,也让人忽略了帝王拥有的权力呢!”
这首歌充分说明了,尧帝将国家治理得如何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平安快乐。虽是即兴创作,却传唱了几千年之久。
能够生活在如此太平盛世,几乎是每一个时代的人们亘古不变的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