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不哭不躲不闹”与强者的理所当然

作者:汇编

近日,有网友爆出一段3分多钟的父母虐待女童的视频。视频中,女童的父母对其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暴打让人愤怒,更令人痛心的是女童不哭不躲不闹的反应。2018年12月23日,深圳警方关注并调查此事。随后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阳光宝安发布通报称,女童父母对殴打女童的事实供认不讳。宝安区妇联已向法院申请女童人身安全保护令。看过新闻后,不少网友表示“心疼女童”“应严惩其父母”。

深圳虐童事件视频一经曝光,便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一方面,事件的主人公不是陌生人,而是具有血缘关系、亲密关系的父母与孩子。另一方面,孩子的反应和父母的暴行让人震惊。一时间大众纷纷指责这对父母的残忍。可以预想,这样的暴力行径可能会给女童的心灵形成无法愈合的创伤。

父母与孩子有天然的联系。但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可以随意处置。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女童作为弱者,在常态社会中,是被保护的对象。父母是强者,是爱与呵护弱者的化身。但在此次事件的背后,却看到为人父母者的残忍与不仁。保护者变为了“施害方”,让人不得不心惊。女童“不哭不躲不闹”可能意味着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状态,对暴行早已失去了反抗意识,不得不采取的隐忍态度让人揪心。可怕的是,如果事件没有曝光,父母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女童。

依据《刑法》规定:“父母虐待儿童属于违法行为,对儿童身体受伤情况进行鉴定后,如果属于轻伤,将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可对其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据深圳警方通报,“经法医检查,女童体表未发现明显伤痕。”这意味着虐童父母并不构成故意伤害罪,无法对殴打女童的父母判刑。深圳宝安区妇联已向宝安区人民法院申请女童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个安全保护令仅能持续6个月,而当6个月之后,当此次事件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之后,这个让无数人心疼的女童又该何去何从呢?那些与她有相似遭遇的孩童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法律的鉴定似乎为父母“正名”,但不代表父母做法的合理。而爆料视频的王华礼,因非法登录他人家庭监控并下载视频,受到行政处罚。2019年1月3日,王华礼供职的公司因其受到行政处罚,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解聘他,并且声称不会支付任何补偿。此时是与非,功与过,理与法,都被置于天平之上,于情理而言的正义,在法理面前又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在情与法面前,我们不禁呼吁国家完善立法,不要让正义缺席,让“勇士”最终变成“沉默的大多数”。

【适用主题】家庭教育;立法完善;儿童保护……

示例一:虽说“父母是上帝给孩子派来的天使”,但很多父母可能尚不清楚为人父母应有的责任与素质。故而虐童事件爆发后不少网友均表示“成为父母的门槛太低了,但不是人人都有资格”。面对复杂的亲子关系,许多父母暴躁、易怒,缺乏情绪控制能力的性格和心理缺陷便显露出来了。中国的父母在打着爱的旗号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忘记——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即使是身为父母也应正视自身存在的問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身体力行,努力做孩子的好榜样,不要让暴力与易怒的性格因子潜入孩子潜意识,影响到下一代人格的完善。

示例二:在虐童视频的画面中,不管父母怎么疯狂,一旁的男孩儿似乎都没有受到伤害,而所有的拳脚棍棒都集中在了女孩儿身上。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件单纯的虐童事件,这里还存在另一个话题——重男轻女。性别本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女孩儿也不应被区别对待。在日益城市化的中国,在这个案例中,重男轻女的社会痼疾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虽属于个例,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家庭在中国不在少数。更可怕的是,有很多母亲,竟然接受了这种畸形的观念,不仅渴望生个儿子,甚至将自己所有的委屈都发泄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实在让人痛心。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