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作者:未知

2017年11月25日起,武汉公共自行车将全面停运。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武汉不少市民都为之可惜。

武汉市公共自行车最早始于2009年。由于收费低、站点多、车况好,项目运行之初很受市民欢迎。高峰时期,武汉上千个站点、近10万辆公共自行车参与运转,近100万人办卡租赁,甚至还出现过“一车难求”的火爆场面。随后,武汉模式被多地推广,“公共自行车”这个新生词语从武汉走向全国。然而,随着运营模式的变化,这个民生项目的状况逐渐恶化:多数站点无人值守,有的成了卖报售烟的商摊;后台租赁系统瘫痪,部分自行车有借无还;残存的自行车多是“缺胳膊少腿”的坏车。

2014年,武汉市组建国有独资企业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在武汉市城管委领导下,全权负责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运营。为提高服务质量,公司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开通24小时租还车运营模式、对站点实行改造、让中控柜具备手机和電动自行车充电功能。此后又配备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以及手机APP缴费功能。但种种努力,都未能扭转公共自行车经营下滑的颓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武汉公共自行车投放车辆为4万辆,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远不如往昔。

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在公告中称,随着共享单车快速发展,70余万辆共享单车已遍布武汉,较好地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为合理配置资源,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停止公共自行车项目。

锐评:公共自行车在管理方面更有保障,也更有公信力。假如公共自行车也有共享单车的优点,用起来很方便,用手机一键搞定,那么它的竞争力会如何呢?答案不言而喻。因此,公共自行车无法维持运营,根本原因还是管理方式过于僵化,而不是它本身的模式有什么问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