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的守望

作者:刘婧睿

再一次擦去迷蒙的水汽,贴着玻璃往外看,鼻尖一阵冰凉。浓浓的雾霭中世界一片灰色,村头的那只狗还是怔怔地蹲在三岔路口。什么也没有!

将拔了插头的电饭煲又接上电源,走出门外往村口张望。突然有两个身影钻破雾气走了过来,我边跑回屋边向内室的奶奶喊道:“奶奶,他们回来了!”奶奶忙不迭地往外走,我却坐到窗前,眼睛盯着窗外,侧着耳朵细听,握着笔快速地写作业,手有些颤抖。

听到父母亲放行李的声音,听到母亲轻微的咳嗽声,又听到父亲唤我的声音……“浩子,快过来摆桌吃饭。”奶奶厉声地叫道。我慢腾腾地挪出房间,佯装惊愕地望着父母,小声地说道:“爸、妈,你们回来了。”便匆匆地帮着摆碗筷,避免眼神再次与他们相撞。

奶奶与父母热闹地话着家长里短,我默默地扒拉着饭粒,火锅沸腾后的热气“咕咕”地往上冒,模糊了对面父母的脸。母亲把我刻意摆在她们面前的好吃的菜又逐一换到了我的跟前,见面后与我说话不多的父亲将一块鱼肉夹给了我,他那被灰浆腐蚀的手指甲里还残留些许黑色的印渍。从来只吃一碗饭的我破例硬撑了两碗,因为这顿九点钟开吃的午饭足足吃了一个小时。

晚点、无座,原本一天的车程被折腾成了两天,过于疲累的父母吃过饭便休息去了。我帮着奶奶烧火洗碗,然后拿了一本书,坐在父母卧室的窗外,天气很冷,可我却感到异常地暖和。我压根没有看书,只是抱着狗儿静静地笑,向那些偶尔经过路口的人们呵呵地笑。

回家后,母亲就不停地去镇上往家里买这买那,父亲就一直绕着屋墙转,这里修修,那里补补。我跟在他的身后,帮他扶扶梯子,递递锤子。

奶奶虽然感冒了,可是父母亲还是得走。父亲假期短,母亲的假期长点,却要随着父亲的日子一起乘车好有个照应。我悄悄地在父亲的行李箱里藏了双手套和一袋蜜饯。

今年过年父母又不能回来了。“我会整理好屋子,我会自己贴好奖状,我会挂好灯笼,我会陪奶奶去上坟,我会在年夜饭桌上多摆几副碗筷,我会把你们喜欢吃的菜摆在你们那边,然后再和我的狗儿在你们的窗前嬉戏……”在送父母去村口的路上,望着他们寒风中有些瑟瑟的背影,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叨,可是分别的那一刻,我却连一句“走好”都未能说出口。

我又站到了窗前,大地很静,雾比前几天更浓,老黄狗还怔怔地蹲坐在了村头的三岔路口。窗前的书桌上,静静地躺着那袋蜜饯。

(指导老师:黄翔焱)

★让人心疼的守望

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表达,总能轻易地就拨动读者的心灵。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不完美,因为生活的压力,作者不能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每天都有父母的陪伴。可孩子多么渴望父母每时每刻的陪伴啊。文章开头的描写细腻感人,一次次地贴近玻璃往窗外看,一遍遍地熱饭,守望着父母归来的身影。可见到了父母,作者却克制着自己内心的激动,“慢腾腾地挪出房间”“避免眼神与他们相遇”。喜悦终究是无法掩藏的,坐在爸妈窗外静静地笑,跟在爸爸的身后帮忙,珍藏相遇的每时每刻。结尾很平静,与开头的窗口守望相应,但却分明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心底的情感流动。(清扬)

★留得下,守得住

窗口的守望,守望什么呢?文章没有冗余,没有赘述,一上来就写一个男孩在窗口长时间的守候,却“什么都没有”。直截了当,而又设下悬念。他在等着谁?第二段明明所守望的人回来了,他没有激动地迎上去,却坐下来写作业。一直等到奶奶叫才出去佯装惊愕地平静地叫声“爸妈”。没有过分热情的问候与亲昵,寡言的父亲给我夹菜,我静静地坐在父母屋外,扶梯子递锤子……作者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抓住了大量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深刻地映透出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思念。母亲假期长却不得不随父亲一起走,写出了农民工的辛酸。父母走后的那一段独白,道出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坚强,却让我们看着心酸不已。书桌上的蜜饯,是我悄悄塞给父亲,他却又悄悄留下。远行的父母和留守的孩子,他们都深爱着对方,可是生活却让他们不得不分离。留下来,守得住,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可是,我们好希望这个世界上不再有留守。(寒云)

★创作感言

今年上学期,学校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我的“守护对象”是我班刘浩同学。刘浩是我家的邻居,他是个内向孤僻的人,很少跟我们一群小伙伴嬉戏玩笑。每天放学回家,他家的小黄狗便守在村头迎接他,这让我很羨慕。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逢年过节偶尔见到过两次。为了完成我的守护任务,我经常和刘浩奶奶聊天,从奶奶口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个非常乖巧孝顺的男孩。和只会任性地跟父母撒娇的我相比,同龄的他让我感到非常惭愧。一天傍晚,夕阳很美,我在窗前偶然看到刘浩抱着他的小狗在他父母卧室的窗前读书,这个异常温馨的画面让我产生了写作的冲动,于是我创作了这篇文章。希望人们能更多地去关心爱护“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