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风景

作者:石长峰

婆婆家的书桌前有一扇窗。

薄纱上灰蒙蒙的,窗户的外侧附着着年岁不一的灰尘。一扇普通的窗。

从窗户往外看,视线终止于一幢幢灰色的平房。它们老旧的身躯蹒跚在城市的每一个缝隙中。一条灰色的水泥路笔直地通向远方,路旁生长出几家不知名的小店。

来店里的人不多。偶尔听见几声爽朗的对话,探头望去,也只是故友重逢,亲朋小聚而已。感叹一下时光飞逝,交流一下家长里短,两条相交的直线,继续朝迥异的方向行进,小店的门开了,又关上了。打打瞌睡,看看新闻,抑或是盯着把石头顶起的豆芽,发一阵呆。并无所求,自得其乐而已。

从窗户往下看,常常有一个棕黄色的身影——那是一条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狗,它是楼下店里的一名“员工”,店里的伙计亲切地称它为“王子”。王子年轻的时候是一方霸主,会朝路过的行人和车辆吼叫,威风八面。现在它老了,不再吼叫,只是趴着,默默地趴着,守护自己的疆域,注视过往的行人。

窗外经常传来声音。

“磨——菜——刀——”是经常听到的声音。窗外的老人肩上扛着一条长板凳,一头绑着一块像月牙的磨刀石,一头挂着一个咣当作响的铁桶。老人行数余步便扯开嗓子叫一声。

“磨——菜——刀——”,这声音不同于正常的交流、歌唱,而是一种鸣叫,鸟类在枝头,在林间的鸣叫。这声音不欢悦,没有秋日阳光的柔情。可是我恍惚感到,灰房子有些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间传到池塘的那头去了。”许久不闻那苍老的声音,不觉有些怀念。不知他近来身体可好?

“高价回收:冰箱、彩电、空调……”耳熟能详的广告,伴随着电动三轮车的加速声,由近,而远。奇怪的是,这声音并不令人厌烦。他来了,又走了。

在报纸上看见一则新闻,介绍了都市路边的一个免费影院。进去看看,原本的电影屏幕被一块透明的玻璃取而代之。观众们透过玻璃看人来人往,从他们的衣着打扮,想象他们的来路、去向……这算是都市的浪漫主义吧,这和窗有异曲同工之妙。

(推荐老师:张和忠)

★窗外有幅画

关于“窗外”这个主题,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写过。无论是古代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还是现代卞之琳的“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都在“窗”这个意象里,表达出了世人普遍的情感和审美。窗内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人儿,窗外有“雨打芭蕉”,更有“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的美好情思。“窗”总能给诗人作家的创作带来无限的想象和創造。我想,是因为窗内寒苦读,窗外有幅画吧。(清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