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谢高华:拎着“乌纱帽”开放义乌市场

作者:倪丽彬

适用话题 敢为人先;担当;表率;正人正己

人物时事速递

2019年10月23日,“改革先锋”谢高华去世。改革开放初期,他坚持群众需求就是第一导向,打破条条框框,以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担当,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首创“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催生了义乌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的改革发展树立了榜样。201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评价他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被评为全国300名“最美奋斗者”之一。

人物素描1 “我宁可不要乌纱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为没有明确的政策,义乌的路边市场仍被视为“投机倒把”。1982年,在县城摆摊经常被驱赶的农妇冯爱倩,将谢高华堵在县委机关大院外,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谢高华并没有把这个“胆大”的女人赶走,而是请她进办公室,听她讲述遇到的困难。此后,谢高华着手对义乌的农民状况和城里的摆摊者进行调查,他认为,如果农民从事小商品售卖能吃饱饭,甚至致富,那就高度契合党中央的精神,就不违法。政府要顺应民意,给市场松绑。当时政策不明了,不少干部怕担责任,谢高华明确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1982年,义乌县委做出决定: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并由义乌县政府发出通告。这是全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人物素描2 老百姓永远是第一位

在谢高华的儿子谢新彪眼中,父亲从未给家里带来过优越感。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在衢州两任书记当下来就带回来一对很破旧的皮凳沙发,“当时父亲就说,人不能忘本,带回来就是留个念想”。更多时候,家里人非但不能搞特殊化,就连普通老百姓能做的都不能做。1988年谢新彪从部队转业回来,被安置到衢州市委组织部工作。没想到,父亲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只要我管的地方你就不能去。”为此,父子俩大吵一架。如今谢新彪已然释怀,“他对自己、对我们这么严苛,就是因为他一心为公的坚定立场。他很少为自己考虑,老百姓永远是第一位”。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改革开放之初,一切都在摸索,若是没有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谢高华不会明确表态“出了问题我负责”,拍板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正是谢高华勇于担当,才催生了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被誉为“改革先锋”,谢高华当之无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