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魔鬼,有时藏在论文末尾

作者:李子李子短信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吃黑巧克力对健康有益”这种说法。但这背后,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许多科学研究的背后,还有经费从哪里来、赞助方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研究等重大问题。科学的“客观”是需要纳入多种多样的社会背景与力量博弈,综合进行考察的。

跟黑巧克力相关的研究,指向较多的研究者之一,是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心血管专家Thomas Luscher。2006年、2007年和2011年,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分别发表了3篇和黑巧克力相关的文章。文章分别揭示黑巧克力对血小板和内组织有益,能够改善“吸烟人群的凝血状况”,对心脏病人的冠状动脉有好处,改善心脏病人的心血管状态,等等。

但是,仔细看他所发表文章的最后,在COI(利益冲突)一栏中,清楚地写明,这些研究是受到玛氏和雀巢两家公司赞助的。除了赞助具体的研究之外,雀巢还在欧洲排名前列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赞助了两个全职教授的职位。玛氏也赞助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Norman Hollenberg教授,这名教授也做了很多跟巧克力有关的研究。他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可可提取物中的黄烷醇能够降血压、改善情绪。所以,媒体便会广泛提及吃巧克力能让人快乐,推荐大家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吃巧克力。话说回来,吃什么甜食不会让人觉得快乐啊?

你可能想问,是不是拿了赞助,科学研究就是假的了?并不尽然,拿赞助并不等于学术造假。这些论文经过了同行评议,也有客觀的数据支撑(虽然数据质量如何还两说),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我们不能否定“在某种条件下的某种物质能够对某一个群体产生某种特定的好处”。“金主”给钱了,那么研究者可能会挑更有利于“金主”的项目进行实验,或者选取更容易出成果的某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发表让自己和“金主”都满意的研究结果。

这里的问题就很大了。要知道,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有相当多的限制条件。吃黑巧克力,可能在某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有某种非常有局限性的好处。对一个普通人来讲,不管那些微量的好处到底怎样,巧克力里含有的大量的糖分和脂肪,都会导致很多严重的问题。而在那些铺天盖地的“吃巧克力对身体有好处”的报道里,这些反而被人为忽略了。

这在工业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其实非常普遍。毕竟,科学家也是要吃饭的。光靠政府、大学以及非营利机构的赞助,许多科学研究都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所以,拿工业界的钱并不是错的。而拿了钱,研究人员也必须在发表的论文最后,列出利益冲突,作为这篇论文的重要参考。这也是学术界的普遍规范。

所以,科学研究并不能完全独立于社会条件而存在。当我们看一篇论文,读一篇科学新闻的时候,看一眼“利益冲突”,长个心眼儿,不要被带跑了。

(王世全摘自《读者·校园版》2019年第21期)

【素材运用】浏览各大小媒体,只要是关乎养生的新闻总是特别能博人眼球。像“吃黑巧克力对健康有益”这样的科学论断不知道让多少消费者把黑巧克力放进购物车里。那么,就在大家趋之若鹜时,有没有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或是冷静思考其背后的猫腻?科学研究也并不能完全独立于社会条件而存在。大家一窝蜂赶趟时,长个心眼,采取冷静、客观、理智的处事态度很有必要。

【适用话题】理智;科学与利益;守住底线;商业与学术

(特约教师 管永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