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我的童年

作者:王小帅

我出生后4个月,就随着父母从上海迁到了贵阳郊区。那个地方叫乌当区,新添寨,四面环山。工厂从山里沿着家门前的小河修了一条路,这条路就通往寨子。记忆中寨子就是外面,贵阳市就是宇宙中心了。

大部分时间,我们小孩子就在这四面有山的小山坳里游荡。在生活区后面的山上,可以采到板栗。板栗外面是一圈绿色的外壳,外壳上长满了长长的刺,像极了一个刺猬。小心地摘一个下来,再用鞋底在地上搓,把刺搓掉,然后扒开外壳,就看到里面褐色的板栗。我记得我喜欢生吃,拿回去炒熟了会缺了生的时候那股清甜的香味。

蜻蜓有时候在空中停在你眼前,这样的时候一般我们不去抓它。但是如果它停在某棵小草上,那就不一樣了。所以,在河边,在田埂上,你会看到许多少年,面对着一个方向,弓着腰,缩着头,手探向鼻子的前方,一步一步地小心挪动,这场景很像许多打仗电影里日本鬼子的工兵在路上探地雷。如果抓住一只,就用线头在蜻蜓的头和腰部之间绑上,手抓着线的另一头,重新让它飞,小孩就跟着跑。

门前的那条河,无论宽度还是深度刚好称得上是河而不是水沟或小溪。那里面的小鱼从上面看下去有着半透明似的灰白的身体,你站进水里,用手从后面包抄过去,鼻子几乎已经贴在水面上,你屏住呼吸,一点一点地包过去。我记得一百次这样努力的合拢,最后的场景都一定是个绝望的小孩,在水花四溅中大叫一声“我碰到它了!”

对寨子的另一个印象是赶集。每到赶集的时候,工厂里的工人都会去到寨子上。我喜欢赶集是因为可以吃到在家里吃不到的东西。记忆中最喜欢的两样食物,一个是油饼,一个是牛肉粉。

粉店离油饼摊不远,店门口就是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锅,店小二不停地在锅里下粉、捞粉,然后放调料,一视同仁,不管你能不能吃辣的,每碗都一样。每一口都会辣得人头皮发炸,拼命吸溜嘴,然后不等辣味消除,接着再吃,越辣越停不下来。

看露天电影应该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共同经验,我们工厂也不例外。看电影要占位子,占地方的任务都是各家的孩子包揽了。星期天的早上,各家各户的孩子起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往空场跑,最心急的甚至这时候就带上几个凳子。但是比较流行的占地方的方法是用石头码出自己的地盘。我们从边上捡来石头,一块一块地码出一个方块,然后在方块里的土地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偶尔会为争地盘而争吵,但大部分时候还是非常文明的。如果遇到已经看过不止一遍的电影,位置可能不需要占了,但放映的时候人是必须要去凑热闹的。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周日不再放电影了。同学聚会上有人说:“很奇怪,你走了以后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

其实不是因为我走了或是谁走了,而是时间走了,童年结束了。

(摘自《薄薄的故乡》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出版,有删减)

【素材运用】王小帅的笔下,童年明明是欢快明朗的,但是我们读出了淡淡的忧伤,因为对于他来说,最美好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年轻的我们应珍惜青春时光!

【适用话题】成长记忆;故乡的爱;旧时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