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小孩子的幸福有一半靠的是想象

作者:马伯庸

荐读:

大人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将自以为最好的推荐给孩子,却不是孩子最喜欢的。这种错位源于大人从来没有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能否激发他们去想象,才是最最重要的。或许这篇文章还会提醒我们,不要绑架别人的喜好,就像猫将自己最爱吃的鱼捧给兔子,满脸殷勤的期待只会落空。

(特约教师 张亚凌)

前一阵我新得了个外甥女,一时兴起写了十篇童话故事,印成一本册子送给她,起名叫《只有你才知道的童话》。朋友听说以后,纷纷向我索要。童话书的名字,也改成了《只有你们才知道的童话》。

说实话,这本童话书并不纯粹。它里面包括几篇刻意模仿王尔德和安徒生风格的正统故事、几篇反向解构经典童话的恶搞、几篇有点黑暗的现实童话,还有几篇纯粹的奇思妙想,风格杂糅,主题杂乱。我陆续收到朋友们的反馈,结果特别有意思。这本书的读者,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

一派是大人,他们一致认为那几篇王尔德和安徒生式的正统故事非常优美,有的人甚至看哭了。他们称赞的方式特别奇怪:“这篇童话太纯净了,一点也不像老马你能写出来的。”

而另外一派则是小孩子。大人啧啧称赞的那几篇,他们不喜欢。据几位妈妈汇报,给小孩子们朗读,小孩子大多显得很不耐烦,不停地动。他们最喜欢的,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很奇怪的故事。比如有一篇《怎样偷走一列火车》,讲一列火车偷偷跑到草原上去生活,小列车员用酒和老鼠把它骗回火车站的故事。这个故事没有文笔可言,我写得漫不经心,可是小孩子们反响特别热烈。其中有一个男孩,每天都缠着他父母讲一遍,百听不厌。还有一篇《甜食王子》,讲一个王子爱吃甜食,魔法师为了惩罚他,把他的牙齿都敲掉了。大人们对这个故事一翻而过,甚至还觉得挺残忍,小孩子们听了无不哈哈大笑。

综合比较之后我发现,小孩子喜欢的童话,和大人喜欢的不一样。大人们有阅读基础和阅历,他们更关注的是文笔是否优美,意境是否深远,是否能巧妙地讲出一个道理。而小孩子们根本看不懂这些,他们最关心的,是故事好不好玩,想法神不神奇。一列在草原上吹泡泡的小火车,要比一片承载着秋季忧伤的明媚落叶更让小孩子们觉得兴奋。

我回顧了一下自己的童话阅读史,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比如说,《安徒生童话》是很美好,可是现在回过头想一想,几个名篇如《海的女儿》《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的原著,遣词造句对小孩子来说稍嫌晦涩,要等到年纪再大一些,我才开始欣赏叶君健先生的文笔,体会个中深意。反而是《拇指姑娘》《打火匣》这种情节简单的奇遇故事,我百看不厌。

说到《打火匣》,这个故事的风格不像安徒生,更接近于《格林童话》。这是个什么故事?一个士兵见利忘义,先为了金钱杀掉自己的恩人,然后倚仗打火匣的神奇好吃懒做,最后居然为了得到公主不惜在城堡前大行杀戮。拿家长的眼光来看,这种三观不正、道德败坏的故事,怎么能堂而皇之放在童话书里?可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也没证据表明他们看了这篇就变坏了……《格林童话》里也有许多类似的故事,初听有趣,细思恐极,可小孩子们不会细思,他们很单纯,不像大人会联想到那么多负面的东西。

由此可见,给小孩子看的东西,文笔不是最重要的,甚至都不是重要的;立意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逻辑是需要的,但不是重要的——顶顶关键的,始终还是想象力。

(丁丁摘自《看天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