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名师解析与亲笔作文

龚志民 陈振林 陈继英

导语: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一如既往地引发了各界热议。仔细比较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5道作文题,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的5道作文题,从广大考生反映看,大多认为,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是一道四十多年高考作文命题以来颇具经典意义的作文题。本期特邀请全国“十佳教师作家”陈振林老师为我们解读试题,邀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龚志民老师从三个角度写了三篇同题作文,并由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精彩点评,另外还有湖北黄冈省级示范学校、湖北黄冈骨干教师陈保侯老师用心呈现的作文,供同学们学习借鉴。

·原创·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析】

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目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文化意味,体现思想特性,引领课标方向。

(一)文化意味

题目中所简述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管仲、鲍叔和齐桓公三人之间,见《史记·管晏列传》。这三人之间的故事精彩,更有文化意味。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管仲曾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就有了“管鲍之交”这一成语。两人各为其主,鲍叔最终让贤于管仲,就有了“鲍子遗风”这一成语。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提出“贱不能临贵”“贫不能使富”“疏不能制亲”三大主张,于是齐国大兴,称霸天下。他们在一次出征时还有过“老马识途”的故事。而管仲在齐国被尊称为“仲父”,后世尊称为“管子”“圣人之师”。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

将这有文化意味的故事,用到高考作文题中,让考生觉得有“嚼头”,有味道。这是传递中华文化的一种巧妙方式,也是告诉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

(二)思想特性

题目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各自体现了不同的思想特性。这是理解作文题目内容的核心。

鲍叔能“知人”。从他的故事中,体现了不计私利、谦虚礼让、审时度势的思想特性。

齐桓公能“用人”。从他的故事中,体现出唯才是用、志向高远、心胸宽广的思想特性。

管仲是“能人”。从他的故事中,体现出才能出众、因势利导、恪尽职守的思想特性。

(三)课标方向

这道作文题,体现出新课标方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中提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语文核心素养,在这道题目中都得到了体现,尤其是思维(三人进行对比之后选定“感触最深”的来进行写作)、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加上孔子和司马迁的言论)两方面体现最明显。

作文要求是“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也正符合新课标“命题和阅卷原则”所规范的要求:“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2021年的高考,是全国更多的省市迈入新的高考改革之后进行的第一次高考。那么,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正有此导向意味。

【名师亲笔作文】

(一)齐桓公篇

君之德在兴国,兴国首在用贤

□龚志民

同学们:

大家好,我对文中的齐桓公颇有感触,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天地之德,在容纳污垢、化育万物。君之德,在发展兴国;弼臣之德,在辅君谋国。以此而言,齐桓公前半生是个好君主,无愧于春秋五霸之首。但齐桓公结局不妙,晚年活活饿死,死六七十天后才下葬,亦属咎由自取。君王欲兴国,必亲贤臣远小人,管仲死后齐桓公重用易牙、竖刁,厨师、宦官当政,是乱国之象。君之德衰,其国、其人必衰。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不仅于国无“义战”,兄弟争王位亦无“义争”。尽管那时的征伐总是打着这样那样的神圣旗号,以这样那样的道义理由,其实都是为了“利”。公子纠与小白都是齐国公子,谁先回到齐国谁就继任齊王,小白拼命赶路,走的是竞争正道;公子纠让管仲射杀小白,使的是邪门招数,两兄弟德之高下由此可知。天佑德者,小白终成齐王。

中箭、咬舌、装死,才躲过管仲的苦苦相逼,齐桓公小白记恨管仲是必然的。但已经手握管仲生杀予夺大权的齐桓公最终采纳了鲍叔良言:杀管仲仅能泄己愤、快己意,用管仲才霸中原、匡天下!齐桓公能克己愤、纳忠言、用大贤,这是明君身具大德、齐国大福降临的气象。

明君之德,贵在有始有终,难在善始善终,若无朝乾夕惕的精神,则易成虎头蛇尾的结局。既戴王冠,必承其重;既有远志,必耐其寂。君王施政,乾纲独断,不能推诿。“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为国而灭无义之兄,为国而忘一箭之仇,为国而用刺己之人,为国而嘉荐贤之人,皆明君之德行。反之,用佞臣小人易牙、竖刁,是自取灭亡。成败荣辱,明君亡臣,全在君王一念之间,所以君王这“一念”至关重要,须日日正心正行正言,否则,人有不虞之灾,国有亡国灭族之祸。秦始皇倚重赵高,而有遗诏被篡、扶苏被矫诏所杀之恨;唐太宗偏爱武则天,而有篡位灭李之灾;唐玄宗宠杨贵妃,招致安史之乱之难,他们都曾是一代英明之主,都有不世之功或辉煌盛世,困在未能善始善终。

要善始善终,政治定力是关键;要长治久安,不忘初心是根本。“九合诸侯”不是为了耍威风,是为了复兴周之礼乐之治;“一匡天下”也不是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而是为了“尊王攘夷”,讲政治规矩,合传统周礼,所以孔子夸“齐桓公正而不谲”。

当今世界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人才。各领域都需要大量管仲这样的CEO,但首先要有齐桓公的胸怀、气量、战略眼光和远大抱负,世之先有伯乐、齐桓公,然后才有千里马、管仲。

这就是这个故事给予我的启示。谢谢大家。希望大家批评指正。高三(5)班×××

点评:这篇文章,立意鲜明,题目用一副对联和顶真手法表明作者的观点,这不仅典雅,还显文字功力,而且表明了作者在读书交流会上发言的立场——兴国首在用贤。

开头一段,开篇明义,点明交流会上要表达的“写作任务”,符合本次高考作文题设置的读书交流會情境,语言简洁明了。

第二段承上启下,进行分析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先说齐桓公用贤而兴国,但在管仲去世之后桓公重用奸佞小人“竖刁、易牙”而被活活饿死。接下来依旧从这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齐桓公为国而放下一箭之仇,为国而用射己之人,于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但当重用奸佞小人之后,下场令人唏嘘。之后,再联系秦始皇、唐太宗、唐玄宗进一步说理,揭示了“国家兴,均在于用贤”的道理。

倒数第二段是这篇发言稿的最精彩之处,由历史观照现代社会,表明现代社会要重用贤才,首先要“齐桓公们”有用人的胸怀、气量、战略眼光。

全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无斧凿痕迹。写这类作文,注意结构层次安排更清晰,才更佳,也才易得高分。(特级教师:陈继英)

(二)鲍叔篇

守弱守柔,识贤让贤,德利天下

□龚志民

同学们:

大家好。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议时说:“《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管仲有大功于齐国社稷,鲍叔是长者立德的典范。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的成功,在于力与智;小白的成功,在于命运和胸怀;鲍叔守弱守柔守本分,德被齐国。

鲍叔与管仲相交相知甚深,如管仲的兄长、陪衬,如鲜花旁边的绿叶,鲍叔无怨无悔,甘处下而不嗔。他用自己的平凡成就了管仲的卓越,成就了齐国的辉煌和齐桓公的伟大。鲍叔的形象,看上去像个敦厚朴实的齐国老好人: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他年轻时知管仲有大才、有远志,就为管仲爱财贪生的那些有点“无耻”的行为百般开脱;他理解管仲箭射小白是各为其主的无奈选择,就在新君前为管仲求情;他自知才不如管仲,就为国计主动荐贤让贤、为管仲出任齐国CEO开道让路。他荐人、让贤,不是政治上的投资投机,而是利齐国则为之,利君主则为之,自己甘于、乐于隐于幕后甚至跑龙套。认识管仲的人很多,知道管仲是人才的人恐怕也不少,但主动推荐管仲为其引路开路的人,就鲍叔一个。无鲍叔之德,则无管仲之功业,无齐桓公之霸业。

毛泽东反复强调:老实人是不会吃亏的,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习近平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立德,不一定需要才高八斗,更需要胸怀情怀,需要对国家、人民的至爱深情。至情之人,方有至诚之心、至美之文、至善之行;至诚之心,才可以化人,才可以穿透现象看到本质。鲍叔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抱拙守下,利国利君利人,最终亦利己。

鲍叔深明守弱守柔之道,不争功名,不抢显位,“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至爱之情、至情之人,于国、于家、于人,皆如是。放得下,才握得更紧;能望远,更见当下精微。鲍叔能先谋齐国,所以能准确为君王谋、为管仲谋,并荐管仲为天下谋;也不刻意为子孙谋利益,不为自己谋美名,所以鲍叔“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故“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我的发言结束,鲍叔的成功值得我们共同深思。

高三(5)班×××

点评: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立意角度选得好。作者根据写作任务,选取鲍叔发言,赞颂鲍叔高尚品德,由此提出鲜明观点:鲍叔是长者立德的典范。

二、分析简洁有力。第二段简要概括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成功的原因,意在引出鲍叔成功的独特因素:“守弱守柔守本分,德被齐国”,重在强调一个“德”字。第三段为文章分析的重心,重点分析鲍叔与管仲相知甚深,他荐人、让贤,利齐国则为之,利君主则为之,自己甘于隐于幕后,推荐管仲,从而证明鲍叔之德的重要贡献:无鲍叔之德,则无管仲之功业,无齐桓公之霸业。接下来两段引用毛泽东和习近平两位领导人的论述,进一步阐明立德、守弱、守柔之道,不争功名,不抢显位,为君王谋,为管仲谋,从而成就齐国霸业,鲍叔自己也“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同时,他也赢得了后世尊敬。全文分析精要而不烦琐,理明而给人以启发。

三、结构形式变化有致。写齐桓公、管仲的文章,都是开篇说出“写作任务”,这是情境式任务型作文写作常态,本文则跳出这种写作的“惯性思维”,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议时的论述,强调“立德”的重要意义,然后再逐层分析鲍叔是长者立德的典范,成就了齐国,成就了管仲,也成就了自己和子孙后代,也在中华文化史上传为“天下多鲍叔能知人”的佳话。这样的写作,启发我们写作不能落入“俗套”,要时时想想立意行文的“新颖独特”。(特级教师:陈继英)

(三)管仲篇1

俗人管仲:事主以忠,事国以贤

□龚志民

同学们:

大家好,我觉得文中的管仲很有亲切感。管仲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多智近妖的年轻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但时人还不认可呢。可见,管仲的名望在三国以前如日中天。

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探寻一下管仲的魅力所在。

管仲具有典型的双面人格:既是小人,又是君子;既惜身怕死,又忘命敢搏。我认为一切都源于管仲是一个对功名利禄极度渴望的人。从管仲与鲍叔年轻时的交往中可知:管仲不得志时,上商场贪财、上战场贪生,惜财惜命,人穷志短,脸皮特厚,不计白眼。可以想象,管仲对功业的渴望到了什么程度:无奶抢奶喝,有奶便是娘。一有机遇,他敢挽弓射主人公子纠亲兄弟公子小白,失败后又尽心辅佐登上王位的曾经的政敌成就霸业。管仲的行为一如后世的韩信:腹有良策,胸怀韬略,喜跳槽,追逐名位,不虚伪,能隐忍。

管仲是个“俗人”。雅人们都做清流、指点江山、歌花咏月去了,顶多弄点礼乐或者作诗填词来自娱,于家国天下无补。治国理政、行军统兵,都是实打实的俗事,改革家、兵家都很“俗”,“俗”才知民情、懂民心,懂得民生民意民力。管仲把治国看作庖丁解牛似的技艺:杀牛不为恨,吃肉为实腹。

但管仲“俗”而不奸,职业道德高尚,可跳槽,但绝不背叛。食君之祿便忠君之事,受君之托便鞠躬尽瘁,一旦受聘便倾己力与智,挽弓如满月,射敌射诸侯,终至齐国九合诸侯,匡天下,正阴阳。俗如管仲,可喜可爱,天下人乐于亲近。连昔日的公子小白、今天的齐桓公亦赦免了管仲的一箭之仇:因为管仲彼时既事公子纠,理应为公子纠而谋、而射,既无仇,何须记仇?齐桓公一闻鲍叔忠言,便重用管仲,这就是身为一代明君的目光如炬和气量如海。

老友鲍叔把管仲看得真透,他如是劝谏齐桓公赦管仲一箭之仇并重用管仲:“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管仲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真是一语中的,管仲的确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诸侯职业经理人。他只要富贵名位,不怕委屈,力与智俱佳,不务虚名,恪守职业道德,以最“俗”的行为方式、最远大的理想,把齐国铸就成春秋五霸之首。历史证明:是鲍叔的眼光、小白的魄力、管仲的才能三合一,组成了最佳人才团队,三人或拙或智,或稳或灵,共同开创了齐国的春秋霸主事业。

我仰慕管仲,但不是对孔子那种“高山仰止”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崇高道德的虚拟仰慕,我愿效管仲,能隐耐、能奔波,敢挽弓、会神射,有机遇、具大智,善寻机会,效力国家社会,在俗务中成就雅望,用平凡凝固忠诚,用实绩展示贤能。

愿与同好者共勉,谢谢。

高三(5)班×××

点评:本文观点独特而鲜明。独特之处在于一般论者都称颂管仲为卓越政治家,一代良相,作者却认为管仲是个俗人,具有典型的双面人格:既是小人,又是君子,观点表达非常鲜明。作为俗人的管仲,治国理政、行军统兵,都做实打实的俗事,知民情、懂民心,懂得经世致用,懂得民生民意民力;作为君子的管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受君之托,便鞠躬尽瘁,一旦受聘便倾己力与智,由此,“君子”管仲,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诸侯职业经理人”。他只要富贵名位,不怕委屈,不务虚名,恪守职业道德,以最俗的行为方式、最远大的理想,把齐国铸就成春秋五霸之首,因此成为最杰出政治家和一代良相。

本文层次清晰。开篇第一句,开宗明义,围绕“写作任务”亮出观点,第二段承上启下,引出管仲的“魅力所在”;接下来,先说管仲之“双面人格”,再说管仲之“俗”,然后再说其“职业道德高尚”与功劳,最后阐明自己对管仲的“仰慕”:整篇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这值得学习借鉴。(特级教师:陈继英)

(四)管仲篇2

擦亮历史星空,树立时代标杆

□ 湖北省武穴中学 陈保侯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战国时期,英雄辈出,贤才云集,战事纷争,精彩纷呈。齐桓公能称得上“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和鲍叔功不可没。鲍叔忠诚为主,举能让贤;齐桓公不计前嫌,选贤任能;管仲感知遇之恩,辅弼君王成大业。论人品才学,于君德佩其位,于臣才尽其用。“明君+贤臣”,这正是屈原所渴求的“美政”。君臣三人,千古美谈,一段佳话啊!

三人之中,这段历史故事的中心人物管仲让我感触最深。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成就大事业什么最重要?是人才。鲍叔的荐,齐桓公的用,只能说是外部条件,真正的核心,是管仲的“才能”,经世济用之才。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有管仲的才能,齐桓公的霸业也只能是空谈。

重用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硬核”。天下“武功”,唯“才”不破。汉高祖刘邦,凭借张良的智慧和韩信的勇武,得以成就大汉江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渴求人才的心愿,表达真切,他的爱才、惜才是三国英雄故事中的一个亮点。从古至今,书写历史、改编历史的,哪一个不是精英翘楚?比肩管仲的,如周公旦、李斯、萧何、房玄龄、狄仁杰、王安石、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仰望历史星空,他们有如群星,颗颗璀璨,粒粒夺目!一个时代的英才,外可攘乱,内可强国,他们是时代之幸运,亦是人民之福祉。

时代发展,需要国之脊梁。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才。这些英才中,最难求的是国之脊梁。袁隆平、屠呦呦、黄旭华、于敏、孙家栋、张富清、李延年……这些“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们是中流砥柱,是全民偶像,是共和国最闪亮的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庚子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第一个提出疫情“人传人”的是钟南山院士,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是李兰娟院士,第一个提出建“方舱医院”的是专家王辰……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敬重的人,是我们青少年心中最可爱的人。

追慕贤才,我们应奋进在新时代。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成为“黄金名片”,华为科技奋力创新5G领导全球,北斗系统傲立太空书写中国“星”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追求,2035年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中国一天天“强”起来,靠什么“强”?靠的是“科技强国”。在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立志成才,科技报国,是我们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追慕前贤,只因见贤思齐,求知若渴,报效祖国;我们致敬时代英雄,只因感恩在心,愿学英雄为国为民,负重前行;我们踏浪新时代,因有前辈星光指引,我们脚下有路,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同学们,历史是一本书,管仲是一面旗。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年轻人,一个年轻人最好看的风貌是为国施展聪明才智。今天,擦亮历史的星空,树立时代的标杆,你我与时代同心同圆。让我们追慕管仲之才,心怀报国之志;让我们效仿前贤,薪火相传!让我们放眼“星辰大海”,奔涌吧,后浪!

谢谢大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