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王学泰:让人们重新认识“被隐藏的中国”

作者:未知

  精英履历

  王学泰(1942年12月—2018年1月12日),北京人,著名中国游民与流民文化问题研究专家。王学泰因为研究“游民文化”而为大众所熟知,这项研究与余英时的“士文化”和吴思的“潜规则”,曾被学界中人称为中国当代人文学科的三大发现。他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著作呈现出历史的另一种面孔,挖掘了传统士大夫阶层精英文化之外的底层游民文化,关注了中国历史上底层社会中的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群体,被认为呈现出了“隐形中国”,同时也与当下的社会有着切实的关联。2018年1月12日,王学泰病逝,享年76岁。

  精英事迹1发现了“隐形中国”

  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流行“下海”经商,“大款”“大腕”和“走穴”等江湖黑话开始流行,这些词汇多来自通俗小说和社会底层。王学泰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与明清小说间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初,王学泰决定研究通俗小说与秘密会社的关系,而联结两者的则是游民文化。“像《水浒传》,在过去的话语体系中,一直被认为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但王先生不这么认为,他在其中發现了游民意识。”他以前的同事郑永晓说。游民指的是那些在主流社会失去容身之地的人,游民脱离了社会秩序,失去了角色位置。游民意识的特点是缺少执着的理想,没有固定的价值观念。后来,王学泰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在书里探讨了游民意识与游民文化,这本书就是《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著名学者李慎之为这本书作序时说:“这项工作无异乎‘发现另一个中国’。”

  【素材适用话题】联想;善于发现;钻研

  精英事迹2生活、写作和思考结合紧密

  王学泰本人的阅读和研究远比大众的印象要深广。王学泰的另一本著作《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从先秦到近代,涉及了1100多部著作,简明扼要,要言不烦,横跨两千多年。前同事郑永晓说:“这种著述,没有广博的阅读面和深厚的学养,是做不到的。”在周围朋友和同事的印象中,王学泰是那种将生活、写作和思考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人。他为人幽默,便写了《中国人的幽默》;喜欢吃,便写了《中国饮食文化史》;自己写诗,还写了一本《清词丽句细评量》。在这些著作中,他常常融会贯通,在饮食中发现不为人知的黑暗面,在聂绀弩等人的诗词中发现文人的际遇与心理。

  【素材适用话题】渊博;兴趣;积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