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扇窗子

作者:柳子涵

海子说:“做一个温暖的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我没有海,也不曾有山,我只有一扇小小的窗子,像沧海间的一叶扁舟。守着这扇窗子的时候,我常常想起苏轼的话。

他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你见过纯净的夜吗?就像我夜晚的窗子,它总能勾起我想要落泪的冲动,放眼望去,满街霓虹,夹杂着点点橘黄的光——它们被窗子模糊成零散的光斑,在夜的映衬下,格外令人动容。

我不禁想起那些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们,那些功过、是非、对错,都成了漫长时光中的一粒尘埃。有些被人们拾捡出来,褒扬着,批判着,而更多的,就在那冗长的河流中顾自翻腾着下沉,下沉。

我眼前总浮现张岱独游西湖的身影,他那么渺小,又那么伟大,天地间,我们也是那么渺小,也那么伟大。生命本身不就是一个奇迹吗?

雨中的窗子是冷的,不是所见的冷,是那种真实的落在皮肤上的冷。

我却是爱这种冷,爱冷风卷起树叶,剧烈地响。像那年赤壁的战鼓,那个英姿勃发的青年站在船舱一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不止像战鼓,更像两年后,东吴举国哀痛的丧钟。那青年永恒地沉眠在了江水之下。命运总是格外吝啬,耀眼夺目的英雄,偏偏不能够白头。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我想,纵九万里风云,八千年潮涨,都不够予那个时代的英雄儿郎们,写一句挽联。

阴天的窗子,该怎么说,那是一片苍白的天,风瑟瑟地刮,让人一阵沉郁。

有一日风很大,尘土飞扬。那风总让我想起那年易水畔送别的歌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肃穆地击筑,送走他的挚友,那个最孤胆的勇士走了,终已不顾——我没有想到过,这个满心悲怆的故事还有后续——高渐离以性命相搏,为故国,也为故人。千百年后,我们称他们为侠义之士。乱世的英雄,总是让人心生感慨。

太平盛世,总是这般的勇士,拿性命换来的。

《十七》中的第一句唱到,我不敢回头望,身后遗落下山川和海洋。同样在17岁时听到这首歌,我自嘲地说:你看,真的为了梦想拼搏的人,并没有真的拥有山川海洋。那些少年时代不着边际的愿望,都成了浮在書本中的泡沫,书页轻轻一合,就碎了。

我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我的窗子以温柔又强大的声音告诉我:乾坤虽大,草木尚青。

我以前总以为,那些独自写着多情、晦涩句子的日子,是熬不出头的。悠悠俗世,似乎也总是与我格格不入。我已是做好了将孤独两个字烙进生命的准备。直到那日老师把“全国二等奖”的证书放到我手里,她说,我私心你值得更大的荣誉。我像是扔掉所有包袱一样轻松地笑了,在这么久踽踽独行的旅途中,我终于收获了认可。

我敲敲我的窗子,透过它,我又看到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却在我的生命里熠熠生辉的星辰。他们让我懂得,让我相信,岁月仍旧宽容。

就像我在那篇作文里写的,“永远春草十里”。那位潇洒远去的居士又说:“诗酒趁年华。”

我才发现,我的窗子,有了它,我早就拥有了山,也拥有了海。

(编辑:关晓星)

评点:王苑臻

文章思路清晰,古今借着环境的变化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很好地衬托了人物、思绪,不知不觉将读者带进历史的情境,又因着作者思绪的翻飞回到当下,思考这些人事当下的意义。文笔细腻,真切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浮躁喧嚣的大时代中,还有这样静谧的文字,让人如饮香茗,沁人心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