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变”阅卷实录

作者:彭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途。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

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写作指导】

从材料内容来看,这是一则“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材料引发当代青年学子思考在“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的现象下,该如何思辨地认识。通过审题,“被改变”是关键词语。学生要围绕“被改变” 的情况普遍存在的这一前提下,明确“被改变”的情况是什么,有哪些,又该如何辩证地去认识和思考。学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综合地去看待 “被改变”,谈论“被改变”的本质;也可以在质疑或认可“被改变”的前提下,从“我”出发,谈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等。

【二类文】

顺天道之变,守人道之化

□四川省简阳中学 罗丹雪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自然万物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仅要重视天地之道、万事万物之道,更要注意自然而然存在着的道。不过,荀子已有“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表明人也可以顺应规律去改造万物,创造新生,从古代先哲的智慧中我们可以窥见,变化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想不被改变是不可能的,而天有天道,唯有顺应其道,才能勘破变与不变的真理。

顺天道之变,要在顺其自然。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自然界的事物无不在变化之中,无不有其规律。明日青丝染云鬓。谁不想青春永驻,欢颜常在?作家冯骥才曾在《染发》一文中提到过自己染发的苦恼,总是忧愁这突然出现的白发。可当他拜访了一位长者,目睹其满头银发,神色安详后,茅塞顿开,领悟到从容与睿智。是呀,何必与自然较真,和自己过意不去。自然变化虽带走了我们所珍视的,却又送来了让我们惊喜的别味景致。要不,怎会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之后又有“落霞与孤鹰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呢?除了天道,世间亦有人道。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的谋划行为也须顺应造化的需求。

守人道之化,要在保有纯粹之心。

世道变化莫测,风云激荡,暗流汹涌,面对世界的未知,需要坚守本心。可曾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迈之言,可曾闻“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志之语?若无一颗坚定的心坚守这底线,怎有勇气去面对千难万险?顺人道者,当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只有始终坚守道德和正义,才能在世俗的洪流中傲立高岸。

然而,坚守的应是本心,而不是泥古不化。所谓玲珑世故,技巧圆滑,都不是人道之变的真理,人道的造化,应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变化,使自己更为强大。小草不畏突如其来的巨石压迫,才奋力生长,破土而出;苍蝇不惧狂风的挑畔逼迫,才奋身一跃,展翅飞翔。同样,人也应该以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去面对变化的挑战。坚强的人在磨励中更强大,懦弱的人在打击中更渺小。

天人各有其道,变化为其同宗。天人各有异道,唯有顺应,才能在改变与被改变中活出人生的精彩。顺天道,活出人生睿智;顺人道,活出人生气度;顺天人之道,笑对自变苍生。

评点:标题凝练思辨又富有文采,高度地概括了文章的观点,行文中以“顺天道之变,要在顺其自然”“守人道之化,要在保有纯粹之心”为分论点,综合论述了“改变”与“被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做。文末更是对主题的提炼升华,丰富了哲学内蕴:“顺天道,活出人生睿智;顺人道,活出人生气度;顺天人之道,笑对自变苍生”。考生如在“改变”与“被改变”的情况下,对“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阐释,那么文章的论述就会更加全面和有力。

评分:内容17分+表达17分+发展等级14分=48分

【一类文】

潜自有润,如琢如磨

□四川省简阳中学 李骞

从时尚潮流到年度热闹,从“佛系青年”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当外部世界的风潮裹挟着全新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抑或是价值取向席卷而来时,“被改变”成了时代背景下的普遍情况。而笔者以为,这是时代的捏塑,是拥抱真实,更是打磨品性,使人格臻于完美。

“虽不濡湿,潜自有润。”这是时代的挰塑。

正如余华在其散文中提到的那样,“每个人对其所处的时代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可以说,时代对处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当今时代,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文化多元共同发展的坐标系上,新兴事物层出不穷。无论是精神世界也好,物质生活也罢,时代都正在以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催发出新的大苗,对其进行渗透式的影响。

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行。出门就餐和在家点外卖共存;可以选择继续用纸笔留下痕迹,也可以选择用键盘记录生活;可以选择保留去学校上课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收看网络公开课……我们可以维持原有的状态,但时代悄无声息地让我们与新事物接轨。

知时论事,修正幻想。这是对真实的拥抱。

前年浙江卷的作文题目中有这样一个问句:“是选择沉溺现实中的虚拟,还是选择拥抱虚拟外的现实?”这一问,恰好问到了“被改变”的实质。这是生活之砂砾,命运之烈火,引导着我们拥抱真实,与现实接轨。

西方国家飞速发展的浪潮拍打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世界不断改革进步的情况冲击着中国人民的内心。由此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繁荣富强。以此为例,已足以证明“被改变”是发展,是进步;是顺应,是革新。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这是对人格的打磨。

外部世界强迫我们改变,是固执原状,还是拥抱打磨?是保持不变,还是在外界环境的促使下磨平不必要的棱角,将人格打磨得圆润而又完美?

张晓风的经典之作《火中取莲》,记叙了孙超幼时,由于战争,他与亲人失散了。后来,他当了军人,退役后,他迷上了结晶釉……在自己的命运一次次地被改变中,他没有抱怨,而是在外界改变中不断调整自我,历经磨难,制作出精美的结晶釉,最终走向成功。因此,孙超的作品是“火中取莲”,人生更是“火中取莲”。是外部世界的改变成就了他。这亦是“被改变”的真正意义。

有时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但我们也应该勇敢地拥抱和接受“被改变”。时代捏塑,拥抱真实,臻于完美,这,才是“被改变”。

评点:文章立意深刻,论述严谨。文章紧扣“被改变”内在含义展开论述,从“被改变”是“时代捏塑,拥抱真实,打磨品性,使人格臻于完美”的需要的角度阐释了“被改变”的本质或真正意义。结尾简洁有力,回扣中心論点。考生如能对“被改变”进行一定的辩证认识,文章的观点就会更加富有启发性。

评分:内容17分+表达18分+发展等级15分=50分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