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高考作文中的文化底蕴

作者:豆党锋

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四大学科素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尽情展现文化“芳香”之美,才能“迎合”高考命题“潜规则”,夺取高分。

一、芳香之美,美在标题

所谓一见钟情,就是考生在拟题时可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古诗词、谚语、经典歌词等名句或典故等,亦可运用某些修辞方法让标题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

1.引用、化用名句或典故。

如:以“追梦”为立意核心词语——《心怀鸿鹄志,争做追梦人》(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以“实干”为立意核心词语——《不做一只寒号鸟》(2018年浙江卷)。

2.运用修辞手法。

(1)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如:以“语言”为立意核心词语——《时代的瑰宝——语言》(2018年江苏卷);以“民族复兴”为立意核心词语——《中华——潜龙出渊》(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I)。

(2)运用比拟,情感细腻。如:以“语言”为立意核心词语——《本为瑶台种,不做可怜红》(2018年江苏卷)。

二、翰墨飘香——芳香之美,美在素材

所谓翰墨飘香,就是考生在选择素材时着重选择名著素材、历史人物素材、历史典故素材、神话传说等文化素材,对这些素材,考生可采取“大杂烩”的形式呈现,亦可将其与热点素材有机叠加。

1.大杂烩多则文化素材。

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优秀作文《作别眼见为实》片段——

圣贤孔子有言:“所信者目也,而且犹不可信。”大文豪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草船借箭、杯弓蛇影、一叶障目、三打白骨精……这些经过了岁月洗礼后的历史积淀,都在为我们验证——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所知道的真实不一定是真相,所了解的真相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因为,总有些浮云会遮住我们的双眼。

王尔德说:“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虽身陷泥淖,却不让浮云遮住双眼,仍用一双慧眼仰望星空,“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用他那纵情一跃,擦亮了他的星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用那率性的反问,描画了自己的星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用他诗意的山水,点缀了自己的星空。

上面的片段有名言素材“所信者目也,而且犹不可信”“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有文化人物屈原、杜甫、陶渊明,有文化典故“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杯弓蛇影”“一叶障目”,有文学典故“草船借箭”“三打白骨精”,考生将这些文化素材“大杂烩”在一起,既使文章内容丰富,又使文章论证有力。

2.精彩再现一则文化素材。

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优秀作文《如你在远方》片段——

你说虞常谋反,兵变失败,牵连到你。单于派人召唤你受审讯,但你不愿背弃自己的国家,想要拔剑自刎,然而单于的手下救了你,还三番五次劝你投降,但你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气节。

后来,单于将你囚禁在一个大地窖中,不给吃喝。我很担心,怕你会熬不过去,可事实证明,你比我想象中要坚强。天下雪,你嚼着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充饥。匈奴把你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你管理我们,你掘野鼠、收草实来吃,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十九年,全然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不由得有些伤感,能在如此逆境中坚贞不屈地生存着,是何等不易。我虽为羊,可内心早已被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打动,世间真君子就该如你一般。

上面的片段以一只羊的视角来看苏武,将文化人物苏武的精彩人生瞬间一一展现出来,通过对苏武“毡毛吞雪”“杖汉节牧羊”等细节描写,高度讴歌了其“寧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大义,“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雄伟胸襟和志向。

3.颠覆解读一则文化素材。

如优秀作文《为“驴”正名》片段——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后来,驴被虎“断其喉,尽其肉”,“驴”可谓死得悲,死得掺!死后还留下个“黔驴技穷”的骂名,又可谓死得屈,死得冤!“驴”本来是拉车推磨的,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也就无可用,无可用当然也就无法显其能。“驴”倘若不到黔这无用武之地,那么就不会出现“无可用”的局面,当然也就不会有被老虎吃掉的厄运。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老先生说得很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造成的。故“好事者”才是罪魁祸首,但人们不追究“好事者”的罪责,却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万年错案。故“黔驴技穷”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

“黔驴技穷”是一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早已使完了,可是文章却反弹琵琶,精选“黔驴技穷”之典故,全篇为“驴”正名。作者从“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英雄要有用武之地”的角度切入,得出了“黔驴技穷”的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实在是千古奇冤的结论,可谓视角独特、见解新颖。

4.故事新编一则文化素材。

如2018年上海卷优秀作文《巴陵郡的需要》片段——

柳大妈清了清嗓子说:“我说你啊,只顾着满足我们大伙的需要。山你游过吗?水你玩过吗?你总想着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而你自己呢?竟连自己的身体也照顾不了,这样又怎能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要呢?把这里搞得天下太平固然是你的本职需要,但我们需要的是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不治好自己,你又凭什么让我们这里政通人和呢……”听了柳大妈一番话,滕子京举起沉重的手鼓起掌来。

这次会议因滕子京身体不适落下了帷幕。

滕子京的房间里,郎中正在为他把脉。“气血不通,经脉紊乱。”郎中边说边写下药方,然后嘱咐几句就走了,滕子京的手下也出去为他抓药了。滕子京起床,走到窗边思考着柳大妈说的话,他以为这里政通人和是自己的工作需要,没想到,对老百姓而言,自己的健康是他们最需要的……“来人!上文房四宝。”滕子京喊道。“是!”不一会儿文房四宝就摆在了滕子京面前。滕子京大笔一挥,写下了“不治自身,何以治天下”几个字。

考生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就着大家耳熟能详的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的主人公滕子京展开联想,并用“自己的工作需要”和“自己的健康是他们最需要的”二句揭示主旨,阐释了需要与被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此构思,既侧面体现了滕子京的勤政爱民,又使文章底蕴深厚,新颖别致。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