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作者:姜书涵

当“葛优躺”成为一种时尚,当佛系青年成为一种方式,当王者荣耀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当“小确幸”等成为网络流行语……“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等标签便随之而来。事实上,放眼今日之中国,不仅只存在这些,还有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在新时代拼搏奋斗的精氣神!他们追求个性,也寻找共性;特立独行,也求其友声;有激情昂扬的奋进力量,也有力透纸背的人性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我们应年青有为!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青年马克思临近毕业谋划前途时,决心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后来,即使陷于没钱买面包的境地,他也未曾背弃誓言。“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战争年代,青年贺龙抛弃高官厚禄,青年彭湃舍弃“乌鸦都飞不过”的田产,皆因“主义”而义无反顾。有了精神的觉醒,一个人就不难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就能够从高尚工作中收获快乐,在舍我其谁中成就大写的人生。

作为编队唯一的女子特战队员赴亚丁湾护航,“能文能武”的北大学生宋玺成了热点人物,她的故事有如阵阵和风涤荡人心——当人们还在为90后贴上“丧”的标签时,宋玺和她身后的很多中国军人带着“国系90后”的新标识走进人们视野。他们换上戎装,热血卫国,真切诠释着一种“不甘当局外人”的格局与担当。

都说时代匆匆,但时代哪有脚?奔走的总是人。是青年的脚步,写下青春之歌,让人对青春之中国充满希望。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夺魁,平凡生活难掩诗心澎湃;有“90后”博导走上工作岗位,芳林新叶吐翠绿;归国创业的留学生日益增多,中国的时与势撑起他们的雄心;平均年龄三十多岁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对探索更遥远处的灿烂星空充满信心。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正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是青年,就理当如此:少一些望洋兴叹的徒劳,多一些直挂云帆的勇气;少一些“关我何事”的冷漠,多一些“匹夫有责”的担当。真正把“为什么而活”想明白、想透彻,青年才能奏出雄壮、优美、高亢的青春之歌,才能真正做到年少有为!

一位青年在微信签名里写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也正是敢于克服那些“不容易”,勇于挑战“不可能”,不怕走泥泞的道路,青春的底色才足够闪亮,青春的意义才不会褪色。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流下的每一滴汗水,终将成为浇灌未来的雨露。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