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人生

作者:蒋方舟

最近,余杭高速公路一个收费小哥的视频火爆了网络。他像机器人一样标准地完成每一个僵硬的收钱、发卡、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转身的动作。这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人生。

感伤的网友感慨“人被异化成机器”,然而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无非是在更大和更细致的层面上复制他的举动罢了。人们看陀螺,觉得它很傻,旋转不停却始终停留在原地。但許多人本质上其实和陀螺一样,看似不断忙碌奔波,到头来却发现一开始定下的目标早已不知不觉消失了,旋转只因为不得不旋转。

我们像陀螺一样,安全感来得很脆弱,必须小心翼翼地维系。

陀螺旋转外观是完美和平衡的,但是却立足于种种复杂的力学要求。内外的一些不巧的变化——空气、平面、推搡等——都可以让陀螺轻易地滑落轨道。

就像消费品需要不断地暴露在消费者面前一样,我们也得在社会面前不断地证明自己的有用性,而这种有用性,就像商品一样,并不是那么保险。

再流行的产品也可以一夜之间过时,被赋予巨大希望的手机会因为电池爆炸的一瞬退出市场。人也一样,在手机行业深耕几十年、挣钱供养全家的中层干部可能发现自己不再被需要——就像《变形记》里的格里高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得格格不入,陀螺倒下了。中年人如此,年轻人亦如是。

我的一位师姐,也是名校毕业,进入稳定而光鲜的新闻机构工作,我总在朋友圈里看到她汇报繁忙的工作,不错过任何大事与历史节点。前两天,她去采访一个拍短视频的西北小哥,小哥拍的是妈妈每天做不同的饭,师姐问小哥收入多少,他说20万。师姐问:一年吗?他说:不,是一个月。师姐沉默了,后来他人整理采访录音的时候,都听出了师姐沉默里的哀愁。

师姐的沉默不仅仅是哀愁,也是一种审视,仿佛一瞬间的灵魂出窍,不再困囿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而看到自己与他人并列的生活,一种被自己改写了的人生。陀螺在周而复始的旋转过程中忽然有了一瞬间的迟疑:“我究竟为什么在转?除了旋转我有没有别的选择?”

陀螺似的人生或许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却不是永恒不变的宿命。社会变化从来就不会安于“陀螺人生”的人所带来的。曾经“鼓足干劲”都没法达到的经济奇迹,在很多不起眼的人分散的努力中却一遍遍刷新纪录。那些从农村和小城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是如此;放弃了在本地悠闲工作,来到一线城市打拼的北漂青年同样是如此。他们的轨迹或许是被驱策的,但他们追求的不是稳定,而是改变,是拒绝服从既定命运的能动性。

我们当代人过的循环往复的生活不像陀螺,倒更像钻头。它每旋转一圈就更深入一步,就向着自己认定的那个难关前进了一点。这其中总会有难关和歧途,甚至时不时也会停下来——但这都无关紧要。

在如今这个广阔的新天地,当我们能够设想自己是自由的,我们就总是自由的。

适用主题:固守与求变;自由;人生价值;安于现状和积极进取;审视生活;主宰自我;勇于改变,敢于创新;人生规划;突破自我;追求梦想;目标;不忘初心;选择与被选择;敢于舍弃……

文本解读: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张卓君

文章从高速公路收费站小哥的标准而机械的工作说起,拓展至人们的忙碌而机械化的生活。接着指出,人要在社会面前证明自己的有用性,但这个有用性却是不稳定的,随社会需求而变化。然后紧扣人生的忙碌论述,不忙碌的人生甘心命运的摆布,为旋转而旋转的忙碌风险极大,一旦你忙碌的事不再为社会所需,你便失去了在社会中的价值,更可怕的是,失去目标的忙碌让人迷失自我,遑论人生的意义。

立意1:人在社会中生存,对他人乃至社会有价值才有获得感。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刻不停地和这个社会发生重复的、可被感知的联系是我们存在于此的唯一证据。及时审视社会,适当调整自我,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立意2:再忙碌也不能失去目标的导引。“许多人本质上其实和陀螺一样,看似不断忙碌奔波,到头来却发现一开始定下的目标早已不知不觉消失了,旋转只因为不得不旋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许多人走得太远,却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所以,忙碌应以目标为导引。

立意3:审视生活,突破自我,方能获得自由。经常审视自己的生活,减少循环往复式的忙碌,才能摆脱命运的摆布,在不断旋转中不断突破自我,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

立意4:人应该掌握自己的生活,把控自己的人生。做什么,不做什么,不是父母一句话就去做,不是朋友一句吆喝就跟上去。人生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选择或放弃。生活很忙碌,但忙碌的生活未必美丽,它可能是枯燥的。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才能动力十足,攻克难关。

立意5:保持忙碌,才能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很难想象,什么也不做就能实现理想。忙碌,让人们对生活有一定的选择权。忙碌,才能拒绝命运的摆布。

学生运用示例一:

蒋方舟的《陀螺人生》里出现了两样事物:陀螺和钻头。陀螺周而复始地旋转,在既定的轨道上了却枯燥的一生;钻头却每旋转一圈便更进一步,改变着材料形态。一个服从命运,一个追求改变。文中的师姐就像一只陀螺,在繁忙的工作中遗忘了追求自我。她的前辈,记者柴静,走的却是不同的路。柴静敢做别人回避的话题:家暴、同性恋、征地……她体弱娇小,却扛住了非典的压力;她善良漂亮,却总是犀利地与采访对象对峙;她不甘心服从稳定舒适的生活,探寻事物真相,深挖社会问题,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生活中虽然有许多陀螺,但也不乏追求改变的钻头。钻头才是生命的理想状态。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葛帆

学生运用示例二:

王开岭有言:“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肥皂。”机械如陀螺的人生,在现代社会屡见不鲜。人们都在岗位上各安其职,机械有序。这样的社会表面上平稳安定,实则死水一潭。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渴望探索发现,能不断打破生活的桎梏,追求进步,所以人站在文明大道上。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无论何种身份,我们都不能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应该大胆走出舒适区,那时,我们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多娇,原来自己可以与众不同。改变是一场刺激而爽快的冒险,它激发了人的活力,让生活多姿多彩。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刘旺旺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