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老样子?

作者:未知

知名文化专家马未都在成都碰上了一件糟心事。成都小吃全国有名,可当他到著名的老字号“龙抄手”吃过后,却是后悔不迭。他在微博上感慨,老字号就剩招牌了。

怎么回事呢?马未都在微博上吐槽,进了餐馆包间,“包间费先收80元,餐费另算”;“小吃16道,有名的小吃都有了,好吃的小吃没吃到”,“除了油辣,乏善可陳”;聊得正高兴时,“服务员进来毫不客气说,我们要下班,你们吃完走吧”。

短评一:魏英杰

老字号餐馆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心态的问题,管理的问题。最早的老字号,管理很严,对每一道菜、每一个顾客负责,口碑直接决定餐馆的兴衰生死。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餐馆分量少、价格贵、口味差的问题,也就容易得到解决,或者说餐馆本身就不敢这么做。但如今,不少老字号染上了浮躁的毛病。因为,老字号一方面享有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因为想赚快钱,沉迷于资本市场,选择大搞加盟店,加上监管不力的话,就会质量下滑,就容易出现马未都碰到的情形。

老字号要恢复旧日辉煌,只有加强管理、理顺机制、提升服务,不能连老底子都丢了。这里的老底子,一是指口碑效应,而口碑是靠服务积攒起来的;二是工匠精神,专心致志把老本行做好。老字号之所以是老字号,就在于手艺高超,让人信服。如果小吃店连一屉小笼包都做不好,开面馆的连一碗面都让人看了食欲全无,最终还能靠什么维持呢?躺在政策保护、资金扶持的温床上过日子,总有一天是要把老本吃没的。

短评二:看度新闻

坚守品控,不被市场裹挟,似乎成为了所有老字号经久不衰的一道生存必考题。当然,成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自授予的“美食之都”,在这座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里也有不少老字号不忘初心、坚守底线,依旧用极高的品质愉悦着来自世界各地人民的味蕾。因此,我们应该避免粗暴地将这种糟糕的体验结论化,并将此放大为一座城市的注脚,进而伤害到真正热爱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

别再纠结是否马未都撕扯下了这块遮羞布,要做的,应是弯腰拿起抹布,好好“擦一擦”那块招牌,也许,还不晚。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