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士读专科,乃遵从内心召唤

作者:戎国强

2019年4月18日,一件不大的事情在朋友圈转发,也引起人民日报的注意:博士朱骏(化名)博士都毕业6年了,竟然去报考专科学校。他放弃银行和科技公司的职位,去学牙医了,过去二十多年的在数学和金融方面的专业积累都不要了,要重新开始一个陌生的医学领域。

早在六年前就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博士朱骏,今年报考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最终取得了文化课满分,从校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将在学校里进行三年的全日制学习。

“博士读高职”,这不仅是安徽省的首例,放眼全国也屈指可数。朱骏说,自己的兴趣一直比较广泛,虽然是理工学生,但也对历史等学科充满兴趣。在见识了妻子对牙齿“正畸”后,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萌生了学习口腔医学的想法。一番考察后,他决定报考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博士读高职”一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浪费教育资源;也有人认为这是“唯学历唯成绩”评价标准转变的体现;还有人认为“博士读高职”要理解与尊重。

适用主题:教育偏见;人生的价值;理解与尊重;内心的召唤……

文本解读: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 张贵申

角度一:“博士考专科”要理解与尊重

朱骏为了自己的兴趣追求,为了自己的人生不留下遗憾,放下自己的身段,放弃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从头开始,这样的精神,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博士考专科”说到底也是一种人生突破,需要社会多一些理解与尊重。社会上那些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博士考专科”的人也该反思一下了。

角度二:“博士考专科” 要理性看待

从专科读到博士,让我们感到励志。而从博士再去读专科,更值得我们钦佩。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归根结底是让自己找到方向,找到社会价值感。在这点上,无论是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并没有本质区别,最终目的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价值。对于博士毕业工作六年后的朱骏报考专科学校一事,人们应该正确理性去看待。

角度三:“博士考专科”是遵从内心召唤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写道:“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江浙之梅皆病是因人们“遏其生气”。人又何尝不是这梅?朱骏对口腔医学感兴趣,就应当设法满足这种兴趣,这种做法就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人要认识自己,懂得自己,而后才能善待自己。

角度四:“博士考专科”打破了教育偏见

当今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如果一个人专科毕业,读到了博士,人们会将之作为励志的榜样。然而,从博士畢业再去考专科,却势必会被人所鄙视。其实这种看法是世俗的。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博士考专科未尝不是对公众偏见的挑战,他的这种选择打破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学生运用示例

作为个体,人要认识自己,懂得自己,而后才能善待自己。博士生考专科,看似大材小用,但无论是博士生还是专科生,都应遵从内心召唤。要真正认识自己,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朱骏真正认识了自己,没有因为外部的声音而压抑自己的人生,他对口腔医学感兴趣,就去读专科来满足自己的兴趣。我相信他也不会后悔。

自由、充盈的个体生命是他人的福音,也是社会的福音。自由充盈的个人越多,社会也会越来越充满生气。而压抑自己,压抑内心的“病态人生”,即使再高端大气上档次,也不会幸福快乐的。

请不要认为博士读专科就是大材小用,如果一个人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无论在哪个领域,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河北省邢台南宫中学 郝依嘉《懂得自己,才能善待自己》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