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香椿、桑葚、蒌蒿

作者:刘鸿宇

没有茉莉的幽香,也没有玫瑰的华丽,更缺少兰花的清纯,不用提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它没有任何特点,就像是植物中的大众脸。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植物可以取代它们,它们被分在同一类下——野菜。

二月,残雪凝辉冷画面,落梅横笛已三更。

初春,在这个万物荒芜之时,一股特殊的香味绽放开来,它是一种中药,廉价却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它的名字得于它的味道——鱼腥草。

在巴渝地区它被唤作“折耳根”。样貌普通,吃法也极简——加醋凉拌即可,或是与米豆腐一起吃,淋上米醋与油辣子,柔软的米豆腐与爽脆的折耳根丁在舌尖上形成奇妙的快感。对于嘴叼的我来说。这股奇妙的香气让我欲罢不能。

三月,红了的樱桃,绿了的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一声雷响过后,雨后天晴,微风习习,柳条籁籁,春光又至。鱼腥草的味道在一夜之间被另一股奇香取代。它就是香椿。不爱它的,敬而远之;爱它的人知道,这股异香标志春天铺天盖地走来了。将香椿切碎,那股奇香四溢,打入鸡蛋,摊成蛋饼,鸡蛋的滑嫩包裹住香椿的异香,味美而营养。或是将它完整地侵入蛋液后,下锅油炸,也是一道学习之余补充营养的美味,它还有个可爱的名字,叫“香椿鱼儿”。

一把剪刀,两茬香椿,香气散尽之时,春天也快走了。

四月,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算是纯粹的野菜,但若是没有采食它的乐趣,算不得是完整的春天,这种紫红色的东西,便是桑葚,将一把紫红色的桑葚倒入醇厚的白酒中,静置,只需等待时光乘着白驹,桑葚酒也就酿成了。母亲说,它有活血的作用和许多药用价值,但我又不喝酒,所以还不如即采即食来得痛快。我像只老鼠穿梭在桑树间,寻觅着阳光下的桑葚,要知道桑葚没有阳光的烘烤会有一丝淡淡的苦涩。当一颗颗紫色的小球送入口中,一咬即破的口感不输给奶油,甜蜜的汁液绽放在舌尖,这就是春天啊!风卷残云后,朋友忍不住大笑,因为我的吃相?不,是我那被染得乌黑的嘴唇。

五月,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蒌蒿满地芦芽短”中的蒌蒿,据汪曾祺言,很好吃。汪老曾在文中道:“蔞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叫作蒌蒿苔子,加肉炒食极清香,有解积食之功效。”

笔落至此,我伸了伸懒腰,望了望窗外的水泥森林。想到《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人与植物的关系不也就是返璞归真吗?野菜是自然的,自然的野菜对人没伤害。

(指导老师:谭道忠 李晏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