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书,需要更好的读者才能品出其趣味

作者:张佳玮

  奥斯丁与张爱玲有一处风度很像,她们不调侃庸俗的老阿姨,而是喜欢顺着老阿姨们的逻辑说,将她们的可笑处平平道来,于是越发显得荒诞。

  比如《傲慢与偏见》里,奥斯丁有所谓:“她一生大事就是嫁女儿,生平安慰就是八卦。”张爱玲的《鸿鸾喜》则说:“娄太太没听清笑话,因此笑得最响。”都是精通了世情,轻刺一句,见其可笑,并不特意抖响包袱。这大概是冷幽默的好处:读来并不见大笑料,却遍地裣衽浅笑的小包袱。

  博尔赫斯也有趣,比如这段:1517年,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神父十分怜悯那些在安的列斯群岛金矿里过着非人生活、劳累至死的印第安人。他向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建议,运黑人去顶替,让黑人在安的列斯群岛金矿里过非人生活,劳累至死。前一句,看似真是个好人。后面一句,将“过非人生活,劳累至死”略一重复,黑色幽默便出来了。

  汪曾祺的《八千岁》是轻喜剧:吝啬的米铺老板八千岁被敲竹杠,破财消灾,心也宽了。于是结尾:是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草炉烧饼来,八千岁把烧饼往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这一句本已可笑,因为“一拍”,因为“大声”,更好笑了,活现纸上,这是汪曾祺式的,质朴的有趣。

  金庸最幽默的一段,是这样的:当下抖擞精神,在一方王羲之当年所用的蟠龙紫石古砚中加上清水,取过一锭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烟香墨,安腕运指,屏息凝气,磨了一砚浓墨,再从笔筒中取出一枝赵孟頫定造的湖州银镶斑竹极品羊毫笔,铺开了一张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笺,点起了一炉卫夫人写字时所焚的龙脑温麝香,恭候伯爵大人挥毫。

  这架子摆将出来,有分教:钟王欧褚颜柳赵,皆惭不及韦小宝——這里的妙处是,您只要略通书法史,自然知道让韦小宝这个大草包拿这么多名家手笔来附庸风雅,是何其可笑。但另一点妙处则是,《红楼梦》里有以下段落:贾宝玉去秦可卿房间里时,但见“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只要是读过这两段的读者,自然觉得金庸简直调皮,若曹雪芹在世,大概也要看得摇头苦笑了。

  但那位会说了:这样的笑料,难免被错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啊。这大概,就是他们的妙处了:这点笑料,隐在故事里,并不特意翻出来,以待识者识之,这算是他们的一点风流。以及,对他们而言,这些多半只是信手而为,并不蓄意用力。所以读聪明人写的东西,哪怕并不刻意讲笑话,也能看得笑容满面——因为聪明人太容易看到世上微妙的反差与荒诞,随手一举,便是一个了。

  所以纳博科夫说了,好的书,需要更好的读者才能品出其趣味——作为一个有些刻薄,又经常被误解的冷幽默天才,他这话可真是肺腑之言。

  (王传生摘自《看天下》2017年第21期)

  【素材运用】读书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是一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缘分。古今中外的作家于创作之时,信手写出的冷幽默,隐在文段之中,讽刺着人物和时事。虽然他们并不期冀每个读者都能发现这些妙处,但可以想象,当有人因读懂了那些微妙的文字,而发出会心大笑的时刻,这是多好的心灵相通。

  【速用名言】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代文学家韩愈

  2.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宋代思想家 朱熹

  【适用话题】伯乐与好马;冷幽默的智慧;阅读的乐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