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佛系青年总得有走心的地方

作者:刘念

  “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所以一看《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这篇文章,心里激灵一下。哪怕扭过头,扒拉两口饭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这样,但也想给它点个赞,转发一下。

  朋友圈中,有一个干媒体的哥们的转发打动了我:工作之外,真想这么干!——请注意,他也向往,但加了一个前提。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能得有十几条不止。脏了随手一换就得,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不含糊。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溜,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針捅破天。

  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击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嘛。

  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闲好从容,但讲究“偷闲”,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3日)

  【素材运用】“佛系青年”,冠之以“佛”,是心无旁骛深谙“舍得”之道的表现。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立于世,要学会看淡、看轻、看远。只有放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反之,如果行事操切、左顾右盼、缺少定力与韧性,是难成大事的。

  【适用话题】韧性;决心;淡定;舍得?

  (特约教师杨卫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