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不虚发,文无闲段

作者:贾淑霞

初中生写记叙文,容易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能顾及中心,导致整篇文章结构松散,内容芜杂。写作文,题目很重要,它像元帅一样,元帅统领三军,标题统领全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都要处处考虑标题,把标题当成箭靶子,把段落、句子等当成箭,每支箭射出去,都要对准目标,箭不虚发,文无闲段。

【文题展示】

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它们有的与节日关系特别大,如猜灯谜、包粽子、吃月饼等,有的与节日关系不大,如练武术、观皮影戏等。让传统文化植入内心,让传统文化深深扎根,是我们这一代人神圣的使命。

根据以上内容,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中心突出,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自命题作文题,前边的材料已经交代了写作内容,这样审题难度大大降低。总体来说,写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事情。材料给出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与佳节关系大的,猜灯谜是在元宵节,包粽子是在端午节,吃月饼是在中秋节,这些节日习俗同学们都经历过,写起来不会费事。与佳节关系不大的,有个别学生或许熟悉,如果写这类的,就会在新颖方面占据优势。因为每类后边都有“等”字,说明还可以往外拓展,比如写与唢呐、书法、国画、蜡染等有关的内容。

【原文呈现】

猜灯谜

□一考生

早晨起来,睡眼蒙眬的我隐约看到餐桌上摆着几碗白糯透亮的东西,凑近一看,原来是亮晶晶的汤圆,我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元宵节啊!

随着元宵节的到来,小镇上也展开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活动。临近中午,“轰、轰、轰”几束礼炮声响彻云霄,在家中看电视的我不禁向外望去,那几束火红的烟火冲着天空飞去,“轰”的一声,又如天女散花般绽开。

这代表着元宵节活动正式开始,我最喜欢并擅长的就是猜灯谜了。我赶到了猜灯谜的地方,那里的人也很多,十分热闹,刚要走进人群里就听到——“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十万兵,派出八万去打仗,还有两万守着城。我知道这个字是‘困’。”一个小女孩叫道。

“不对,是‘目’字,”一个小男孩表示反对,“你看,‘四’字去掉‘八’,加上两横不就是‘目’字吗?”他显然对自己的答案非常自信。

小女孩穿的是红色的羽绒服,小男孩穿的是蓝色羽绒服。他们的衣服在明亮的月光和灯光照耀下,显得更加美丽。

那个小女孩也认为小男孩说得有道理,于是把紧握着谜语的字条的小手松开了。在这不经意间,字条掉了下来,一阵小风让字条滚落在我脚下。

我拾起谜语,暗自一笑,突然发现小男孩说的是错的,我心想,“口”加“十”是“田”,“田”又加上“八”和两竖,不就是“界”字吗?看到小男孩的幼稚,我的嘴角禁不住微微上扬。

我把我的答案告诉了小男孩,听了我的理由,他的脸红得像个小苹果,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跟小孩子们解释完之后,我兑换了奖品,心满意足。

时间转瞬即逝,一转眼就到了傍晚,气氛也更加浓了,正有诗人写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也有“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晚上,烟花放起来了,从一面接着两面,再从四面八方,它渲染着天空中的繁星,也渲染着人们心中的美好,元宵节我收获满满!

点评及失误:本文标题是“猜灯谜”,文章从“我”晨起看到汤圆写起,还用了表示吃惊的语气,似乎原来不知道今天是元宵节。此处没涉及主题“猜灯谜”,连为“猜灯谜”做铺垫都够不上,是一个闲段。第二段,“随着元宵节的到来,小镇上也展开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活动”,按照逻辑关系,接着应该写小镇上的元宵节活动,作者却接着写礼炮声声,时间显示“临近中午”,通过“我”的视角,写了礼炮绽放的情景。也没有涉及主题。为了写“猜灯谜”,作者从早晨写到中午,用了157字,未照应标题,箭箭虚发,离题万里,皆为闲段。

暴改示范:看着元宵夜皎洁的月光,听着远处不断传来的鞭炮的脆响,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我要出去看看,这么热闹的节日,一年才一回啊!我立刻冲出屋子,健步如飞地向广场奔去。

看!烟花爆竹像天女散花般在空中绽开,五光十色。听!脆亮的、沉闷的,密集的、舒缓的,各种声音响彻云霄。那边聚集了很多人,他们干啥呢?我快速走过去。啊!猜灯谜呢!(開篇通过叙述和描写,点明特殊的环境气氛,引出本文主题“猜灯谜”。)

点评及失误:“这代表着元宵节活动正式开始”可以删掉,上文引入“猜灯谜”,这里直接说“我最喜欢并擅长的就是猜灯谜了”,并且直接描写猜灯谜的场面。后边写小女孩和小男孩的穿着与主题关系不大,应删掉。

暴改示范:我最喜欢并擅长的就是猜灯谜了。刚进人群,我就听到一个女孩的声音:“‘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十万兵,派出八万去打仗,还有二万守着城。’我知道这个字是‘困’。”我循着声音看去,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小女孩正专注于悬着的字条呢,她迅速扯掉字条,攥在手里。

“不对,是‘目’字,”一个穿蓝色羽绒服的小男孩表示反对,“你看,‘四’字去掉八,加上两横不就是‘目’字吗?”他显然对自己的答案非常自信。(注意上下段衔接,“我最喜欢并擅长的就是猜灯谜了”正好与上文的“啊,猜灯谜呢!”照应,衔接紧密,共同为主题服务,箭不虚发。而修改后的女孩、男孩的穿着只为表明他们的身份。)

点评及失误:小女孩松开手,是把字条扔了,还是不小心把字条弄掉的,还是原来就是小男孩和小女孩两人处于争抢状态?情节上可以再起波澜,小男孩一下子就认了,不如写他不认输,然后“我们”一起去兑奖处,证明“我”的是对的,“我”领奖品,领到后给哭了的小男孩。

暴改示范:那个小女孩也认为小男孩说得有道理,于是把紧握着谜语的字条递给小男孩,小男孩一下子没接住,字条掉了下来,一阵小风让字条滚落在我脚下。

我拾起谜语,刚要递给小男孩,突然发现小男孩说的是错的,我心想,“口”加“十”是“田”,“田”又加上“八”和两竖,不就是“界”字吗?我像突然得到大元宝似的,兴奋异常,我微微笑了一下,然后告诉了小男孩我这么猜的理由,他立刻涨红了脸,冲我大声说:“你的有道理,我的也有道理。”

小女孩说:“不要生气,到兑奖处去看看不就知道了?”于是三个人齐奔兑奖处,果然我的是对的,小男孩眼泪哗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把刚接到手的玩具佩奇给了他。他说:“不是奖品的事。”

“那是什么呢?”女孩一脸迷惑地问。

小男孩抽抽噎噎地说:“说不上来的感觉。”

我拍拍小男孩的肩膀,安慰他,强行把佩奇给了他:“行啦,别难过,不如咱们联手再去猜,好哥们没有隔夜仇。”

小男孩露出笑容,小女孩拍手称赞。

接下来,我们三个一起猜了不少灯谜,搂着奖品开怀大笑,相约明年再一起“横扫四方”!(详细描写三个人猜出谜语的过程,小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突出“猜灯谜”的主题,猜灯谜的趣味性和思想意义的深刻性也体现出来。)

点评与失误:结尾没有点题。照应题目,呼应开头,是写记叙文必须要做的事。

升格示范:猜灯谜,凝聚着欢笑;猜灯谜,凝聚着友谊;猜灯谜,充满着甜蜜。这一夜因猜灯谜而显得格外迷人……(三个“猜灯谜”引出的句子,构成了一组排比句,简短有力,点明主题,照应标题,呼应开头,箭不虚发。)

【升格点评】修改之文亮点有二:一是处处照应标题,真正体现了标题是统帅的作用。文章从元宵夜的月亮、鞭炮、烟花入笔,引出“猜灯谜”。中间部分围绕“猜灯谜”,详细展开故事。结尾再次点题。二是增加了人情味,原文只是写了猜灯谜这件事,没有引出浓浓的情味。元宵佳节,灯谜集会,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增进人与人的关系,升格后的文章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