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从名相变身神探,就是因为这本书

作者:未知

小燕子编辑

“元芳,你怎么看?”当年,随着《神探狄仁杰》的热播,这句经典台词被很多人拿来调侃,成了流行语。在电视剧中,狄仁杰作为一位神探,却令很多观众不解:历史上的狄仁杰虽然有多年的断案经验,但是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政治上。他两度为相,帮助武则天处理朝政,根本没有太多闲暇查办案件。明明是一位贤相,怎么变成了破案高手?

事实上,狄仁杰的神探形象,不是从电视剧开始树立起来的。六七十年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写出了风靡世界的《大唐狄公案》,从此墙里开花墙外香,全世界都认识了狄仁杰这位“中国福尔摩斯”。这部融合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和西方现代推理小说精髓的作品,不仅得到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等世界各国知名推理作家的高度评价,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作家对中国古代破案题材影视剧的创作,让中国的观众除了“包青天”之外,又认识了一位“神探狄仁杰”。我们不妨来追寻“神探狄仁杰”的源头,细细品读《大唐狄公案》,从中领悟其魅力吧!

作家其人·大汉学家高罗佩

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范·古利克(Robert Hans Van Gulik),生于1910年8月,卒于1967年9月,是荷兰著名汉学家,也是职业外交官。他对中国文化十分痴迷,给自己取了中文名“高罗佩”,字笑忘,号芝台。

高羅佩精通中、英、日、梵等十几国文字,并且写得一手好书法;他擅长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样样通晓;他写过许多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玩物、历史习俗的文章,包括古琴、砚石、古籍、绘画等。郭沫若、于右任、徐悲鸿都是他的好朋友。在重庆任荷兰使馆秘书时,他爱上当时的同事、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水世芳,两人结为连理。

也是这段时间,他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对主人公狄仁杰的智慧和探案手法相当折服,随即他开始着了魔似的深入研究中国公案小说。后来,经过仔细钻研,高罗佩认为中国古代的刑事侦讯本领、逻辑推理方法和侦破奇案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西方的侦探小说精彩太多。而且,他惊奇地发现,当时的中国读者耽读西方三流侦探小说的三流翻译,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历史上有出色得多的公案小说。于是,他把《武则天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后,就袭用其主人公狄仁杰,用英文写了《铜钟案》,出版后大获成功,一发而不可收,只能再接再厉,共写了17部狄公小说,140多万字。

最终,这些小说构成了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这部书被译成十多种文字,甚至包括瑞典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小语种,“Judge Dee”(狄公)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的福尔摩斯”。这套书风靡到什么程度呢?不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荷兰外交官必读,就连美国白宫也曾规定,到中国任职的工作人员都要阅读高罗佩的小说,以加深对中国人的了解。

句子迷·高罗佩说

1.一张油漆剥落的古琴,仍可奏出高山流水之曲;名瓷之碎片,也不失为粉定龙泉。

2.无常世间,常有聚散。悲欢更迭,昼夜流转。

3.我明白,我的一身三任各有目的:外交官是我的职业,却只有暂时意义;汉学是我的终身事业,有永久价值;写小说是我的业余爱好,是消遣。

4.我为什么选了狄公作为小说的主角?因为他以经天纬地之才参议朝政;为官一生,口碑载道,誉满华夏。中国人视他为执法如山、断狱如神的清官神探,他的美名至今仍在中国民间传扬。中国人对他和我们对福尔摩斯同样喜爱。

图书简介·《大唐狄公案》

高罗佩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法律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渊博知识在《大唐狄公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叙述狄仁杰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任职侦破疑难大案时,广泛展开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民情风习的深入描绘;同时,又巧妙结合西方现代心理学、侦破学知识。这就使得《大唐狄公案》既不同于中国的公案小说,也有别于西方福尔摩斯、亚森·罗平、波洛的探案故事,做到了东西方文学的互补与交融。

在高罗佩的“狄公宇宙”中,没有后来观众们熟悉的李元芳,跟在狄公身边的是马荣、乔泰、洪亮等亲随,人员配置上有点像后来的《包青天》,有“保镖”,也有师爷。而且,高罗佩的创作顺序并不和小说中狄公经历的时间线一致。高罗佩创作的第一本狄公小说是《铜钟案》,但最后出版全集时,是按照书中狄公经历的时间线来排列顺序的,这样,《黄金案》就成了第一本。

《黄金案》写的是狄仁杰第一次担任县令,出任蓬莱,家仆洪亮随行。赴任途中,狄公遇上两个剪径(指拦路抢劫)的强人马荣、乔泰并收服二人。到任后,他经过谨慎的调查,破获前任县令王元被投毒身亡案、乡绅顾孟宾的新妇失踪案、县衙文书范仲被杀案三件案子,并从中发现线索,遏制了不法分子从高丽走私黄金到京城的大阴谋。

《黄金案》选段·先睹为快

小燕子导读:《黄金案》这本书中,案件互相联系,伏笔颇多,这里给素粉们选了狄公听戏一节,从中可以看到高罗佩对中国的风俗、文化是多么熟稔,并一窥小说文字风格。

这一节十分精彩,狄公和家仆洪亮一起听戏时,不时交谈、问答,受到前排观众胖子的“怒斥”,颇有我们今天在电影院遇到不文明行为时出言制止的既视感。戏文中,于判官认为老父留下的线索并不是字条,而是杏子本身,这件事启发了狄公,他联想到被谋杀的前任王县令留下的空匣子:线索并非匣子里的文件,线索可能是空匣子本身!后来,狄公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谋杀王县令的凶手和黄金走私案的主谋。

第十六回 用饭处闻仆说疑犯,观戏时听案赞判官

此时从城隍庙方向传来一阵笙笛铙钹之声,洪亮正凝神倾听,因此对狄公的最后几句议论充耳不闻,兴冲冲地说道:“老爷,有戏班子进城来了!他们定是听说白云寺要举行法事,肯定会有不少百姓前来观看,因此摆下戏台,好在今晚赚上一笔。我们去瞧瞧如何?”说话间希冀之情溢于言表。狄公深知洪亮一向是个戏迷,唯一的消遣就是看戏,常常乐而忘返、十分得趣,于是笑笑点头应允。

城隍庙前的空地上人头攒动,戏台已用竹竿和席子搭好,大红大绿的横幅迎风招展,台上点着许多彩灯,戏子们身着鲜艳的戏装正舞得起劲。

…………

“老爷快看!”洪亮急忙说道,“下一出戏是‘于判官智断三案’!”“且罢,”狄公只得重又坐下,“于公是七百年前的汉朝人,刑侦勘案最负盛名。看看这出戏编得如何。”洪亮跟着再次坐下,满意地长出一口气。

乐师奏起一段轻快活泼的曲调,间有响板的清脆鸣声。只见一张朱红大桌被搬到台上,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迈着方步走出,黑面长须,身着一件绣着火龙的黑袍,头戴一顶饰有一圈珠宝的黑高帽,走到桌后重重坐下,台下立时响起一片叫好声。

…………

狄公问道:“那二人也是一对兄弟吧?似是一个控告另一个谋害了老父的性命。”洪亮连连点头。只见台上年长的那人站起身,作势将一个小物事放在案桌上,于判官用两指拈起,皱眉细看。

“那是何物?”狄公问道。“你没长耳朵不成?”胖子转头怒道,“那是一枚杏子!”“明白了。”狄公冷冷说道。“老父留下杏子作为线索!”洪亮解释道,“哥哥说是父亲将凶手的名字写在纸上,并藏在杏子里。”

于判官作势慢慢打开一张小字条,突然像是变戏法一般,展开一张五尺长的白纸面向台下,纸上写着两个斗大的字。观众一见之下,愤然叫嚷起来。“写的正是兄弟的名字!”洪亮惊叫道。

“闭嘴!”胖子冲他大声喝道。

…………

“究竟怎么回事?”狄公看得兴起,连忙问道。

洪亮兴奋不已,连山羊胡子也抖动起来:“那判官说是哥哥嘴里有一股杏仁露的味道!老父亲知道长子要害他性命,并且会在线索上做手脚,于是将字条藏在杏子里,其实杏子才是真正的线索,因为哥哥极爱喝杏仁露!”

“不错不错!”狄公评道,“我本該想到的——”

…………

“洪亮,我们现在一定得回衙去。”狄公决然说道。

二人穿过熙攘的大街,狄公忽然开口说道:“洪亮,凡事总会出人意料!实话对你说,在我未入仕之前,曾经以为做个县令,无非就像刚才在戏台上看见的于判官那样,整天高高在上,坐在案桌后方,面前跪着各色人等,听他们诉说各种冗长离奇的情事,精心编造的谎言,或是自相矛盾的说辞,然后我突然抓住破绽,当堂断案,吓得歹人魂不附体、磕头求饶!不过,如今我不至于再有此念了。”

跟帖·短书评

@你猜你猜我是谁:这本是《大唐狄公案》的第一本,读来十分畅快,悬念引人入胜。虽是仿中国古典文学,章回体,但不怎么用典。狄仁杰的人物刻画得挺好玩的,嫉妒人家的美髯……书中的正面人物都挺会体谅人,该扯善意的谎言时就扯,还颇有点侠气。

@微笑迦朵:《黄金案》既是设定的云游当官的起点,也是主要班底形成的第一案。此案背景牵涉高丽,又涉及佛教势力滋长,高先生还真是下过历史功夫。难怪经受住了时间考验,如今读来也很规整。

@夏末微凉:惊叹一位外国人居然可以写出这么有中国味道的小说。《大唐狄公案》不仅是一部剧情跌宕起伏的侦破故事,更能从中看到唐朝的文化、政治、民情等。

回到顶部